11月22日,西藏自治區母子保健協會對外發布訃告稱,敬愛的會長白瑪央金女士,于2024年11月17日因病醫治無效離世。
訃告指出,白瑪央金女士的一生是奉獻與付出的一生,她為西藏偏遠農牧區婦女兒童的健康和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她的離世是我區婦女兒童健康事業的一大損失,令所有人深切哀痛。
白瑪央金,女,藏族,1977年8月生,中共黨員,西藏自治區母子保健協會會長。
據中國殘疾人雜志社早前報道,白瑪央金原本是西藏大學英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到一所學校擔任英語老師。2006年暑假,白瑪央金接觸到拉薩市衛生局和婦聯舉辦的“一顆心”基金會接生員培訓項目,最初她是幫忙做翻譯工作,沒想到很快就發現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一個月的時間,她隨項目組深入偏遠農牧區,了解到很多婦女分娩方式不科學,新生兒死亡率較高。
“因為宗教信仰,藏民認為女人生孩子不干凈,血水會玷污神靈,所以婦女經常在牛棚里分娩。”對生孩子“污穢”的成見,讓當地婦女分娩得不到醫療衛生條件的保障。為了改善這種處境,白瑪央金埋下了一顆“想要為她們做點什么”的善念。
暑假結束后,白瑪央金從學校離職,轉行到“一顆心”基金會,負責鄉村醫生接生技能培訓項目。2009年項目結束,但白瑪央金覺得那時西藏村醫數量仍舊較少,醫療技能水平低,不能滿足村民日常的診治需求,繼續培養村醫是保障西藏邊遠地區孕產婦母子生命安全的當務之急。
2010年,白瑪央金自籌經費,和兩名同事共同創辦了母子保健協會,為藏區婦女提供接生以及母子保健服務,以降低產婦及新生兒的死亡率。當年,協會開展了第一期鄉村醫生培訓班,授課教師是來自拉薩市三甲醫院的醫生,從理論知識的學習,到實踐課上的操作,再到醫院內親身實地的臨床實習,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讓鄉村醫生進一步掌握了產前檢查、產后訪視、新生兒護理等母嬰安全健康知識。起初,學員報名的年齡上限為45歲,但在正式開班時,白瑪央金看到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一問才知,老人是拉薩市尼木縣帕古鄉的一名老村醫,為了能上培訓班故意隱瞞年齡。老人誠懇、樸實,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醫療技術本領,救治更多的婦女兒童。自那時起,培訓班報名不再有年齡限制。
報道稱,西藏母子保健協會自成立以來,組織婦產、兒科等領域的醫學專家,開展了96期鄉村醫生培訓,學員分布在西藏的2000多個鄉村診所的崗位上,順利接生了超過5500名新生兒。這些數字的背后,是無數家庭的母子平安。
白瑪央金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和民政部頒發的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等榮譽。西藏自治區婦聯介紹,她十余年來奔走于高海拔偏遠農牧地區,帶團為孕產婦送健康教育和義診活動,培養的3500多個鄉村醫生,分布在西藏2000多個村莊,引導當地老百姓有病就醫、健康生活。(據澎湃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