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能源轉型是本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巴庫大會各方關注的焦點話題,這也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與此同時,中國的新能源產業也在為全球降低碳排放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總臺央視記者 平凡: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巴庫大會的中國角發布了《中國能源轉型展望2024》。根據預測,為實現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將帶動相關領域的投資需求超過100萬億元。
根據這份報告,中國電力占終端能源需求的比重將從2023年的28%左右,提高到2060年的60%左右。氫能占終端能源需求的比重將提高到2060年的12%左右,其中由風電光伏制取綠氫的比重將大幅提升。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 朱黎陽:我們生物質利用,我們國家是農業大國,農業物秸稈有將近10億噸,它可以做成壓塊,替代部分燃煤鍋爐,同時在技術創新以后,可以制氫。
隨著中國新能源技術的快速迭代,發電成本也在大幅降低,中國光伏、風電、制氫設備、算力基礎設施的出海正在為全球減少碳排放提供更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秦云基礎創始人 居靜:目前整個亞太市場,中東、遠東,甚至非洲、南美的這些發展中國家的需求非常旺盛。新能源加算力的解決方案,能夠被更多國家所采納。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副司長 文華:目前全國已經建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產業鏈最齊全的新能源產業體系。目前我們的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下降80%,2023年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幫助其他國家減碳達到8.1億噸。據央視財經微信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