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依托安全環保智慧監管平臺,可以及時發現企業違法情況;推進裝配式建筑項目建設,破解建筑垃圾"圍城"困擾……10月22日下午," 美麗長三角 奮進新征程"融媒體聯合集中采訪活動走進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看當地如何提升產業發展"含綠量"。
"園區大腦"+"中樞指揮"助力精密智控
"我們在線上監控到企業出現一些違章或者違法的情況時,會直接電話聯系線下職能部門,由他們進行執法處置,處置情況也會反饋給我們,在系統上進行閉環。"在位于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杭州灣安全環保應急指揮中心,安全環保智慧監管平臺運營經理陳先生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安全環保智慧監管平臺
這一安全環保智慧監管平臺被稱為" 園區大腦",于2017年9月啟動建設,2018年10月和2020年3月份兩期建成投用,涵蓋安全環保智能監管系統、危化品道路運輸系統、異味評價體系、雨水智能化監控系統等。"開發區有200多家企業,目前平臺已經監管了130余家化工企業。"陳先生介紹,今年8月底,平臺依托前端視頻設備監測到一家企業出現了硝酸泄露,便立即通知了該企業,避免了更大范圍的危害。據了解,平臺已布設前端感知點位1.6萬余個,以"點、面、域"三級布局網絡化預警監測系統,實現對開發區及周邊5公里敏感區域監測全覆蓋。
安全環保應急指揮中心則是開發區的"中樞指揮",中心以安全環保智慧監管平臺為依托,實行24小時值守,線上精準監測預警、線下聯動閉環處置,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預警,第一時間處置,積極構建"預測、預警、預防"的系統集成。得益于"園區大腦+中樞指揮",實現科技助力精密智控。
建筑垃圾"變身"復合墻板
在紹興綠展環保有限公司,大皖新聞記者看到一些裝配好的墻板樣品,這些叫做燒結保溫輕質復合墻板,原材料竟然來自建筑垃圾等固廢。
存放建筑垃圾的廠房
建筑垃圾容易造成污染,"我們公司的建筑渣土年處理能力達到30萬立方米,在有效降低固廢填埋量的同時,提高了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紹興綠展環保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的"年產20萬立方米新型輕質復合(LPC)裝配式板材"產線能夠根據需求在工廠自動化生產安裝,將成品直接從工廠運到現場,免去人工砌墻、水電預設等過程,從源頭抑制裝修現場70%以上建筑垃圾的產生。不僅如此,根據測算,可節省建安成本30%左右;延長保溫系統設計年限,新增加使用年限25年;提高施工效率3倍以上;節省砌墻人工費90%……該負責人表示,預計未來3—5年,行業推廣應用比例可達30%。
燒結保溫輕質復合墻板
這是紹興市上虞區"變廢為綠"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上虞區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積極探索減污降碳協同試點,激勵扶持企業持續開發建筑垃圾潛在價值,形成"建筑垃圾收集—資源化再生—裝配式建筑"產業鏈,引導企業走出一條"數據可視化+生產智能化+排放趨零化"的資源化利用之路。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攝影報道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