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提到浙江省諸暨市,你會想到什么?是四大美女之首西施,還是美麗的珍珠?10月22日,“美麗長三角 奮進新征程”融媒體聯合集中采訪活動來到了被譽為“世界珍珠小鎮”的諸暨市山下湖鎮,近年來,當地推“精準喂養”自動化管網式養殖模式,在提升珍珠原珠產量的同時,還實現了珍珠養殖尾水的零直排,“數字+珍珠”的發展模式讓當地珍珠特色產業得到了強勁提升。
現場開蚌, 吸引客流17萬人次
“開個蚌試一試,我們有很多的珍珠品種。”……采訪團剛來到山下湖鎮新桔城村珍珠開蚌一條街,就看到許多商家在招攬生意。珍珠開蚌就如同開盲盒,不論是線下還是線上直播,都能吸引許多人體驗。村民小徐抓住這一機會返鄉創業, 他的直播間最多有幾千人同時在線。
“我做直播已經好幾年了,目前有三個主播一天24小時直播。”小徐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客戶在直播間內開出珍珠后,會進行截圖,然后和售后溝通,選擇自己喜歡的款式進行加工,最后再發貨。“如果是線下開蚌,我們就現場溝通樣式,咱們的設計師也會根據珍珠的珠型、顏色等給出專業的意見。”
商家現場開蚌。
據介紹,新桔城村80%的村民都從事與珍珠相關的工作,新桔城村珍珠開蚌一條街也是在近幾年逐漸形成了規模。“我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推進共同富裕的契機,并在今年對珍珠開蚌一條街進行了升級改造。”自開蚌一條街提升以來,新增了100多畝養殖河塘流轉經營,20間閑置農房(棚戶)流轉使用珍珠加工、珍珠設計,新增就業崗位200余個。
在山下湖鎮新桔城村書記詹智超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一片水塘前,由于每天直播開蚌需要大量的珍珠蚌,這就是珍珠蚌的臨時存放區。“每畝水塘能存放幾千個珍珠蚌,我們看到的這片水塘大概有兩、三畝。”詹智超表示,珍珠蚌開出的珍珠主要包括圓形珠和異形珠,“比如愛心、星星、月亮等形狀,需要在養殖的時候就放入模具。”
存放珍珠蚌的水塘。
每到節假日,就有不少游客來到新桔城村,今年以來,累計吸引客流17萬人次,開蚌30萬個,銷售額超3000萬元。目前,山下湖鎮的珍珠產業線上銷售市場主體增至2700余家,線上年銷售額突破260億元,三年增長了83.18%,成功實現珍珠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資源集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新型養殖技術,實現養殖尾水“零直排”
隨后,采訪團來到了附近的浙江清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專注于“智能生物鏈治水技術體系”的開發和應用,以生物法治理水污染。
“傳統河蚌的養殖會產生污染,傳統的水體治理技術也無法將水體富營養有效提取和充分利用,導致治理難度大、無效益,治標不治本,而且容易引起二次污染。”清湖控股副總經理詹律清介紹,公司的這一技術可以將水體富營養進行提取,并通過生物鏈的方式進行吸收,在治理水體的同時創造了效益。“簡單來說,就是將從河床抽上來的泥,加入菌種進行發酵,從底泥中培育出的藻類,又正好為河蚌提供了飼料。”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該公司首創“精準喂養”自動化管網式養殖模式,直接通過吸管將藻類“喂”給河蚌,既能大幅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養殖成本,又能有效凈化水質、提升珍珠品質。
現代化珍珠養殖水塘
其實,河蚌是名副其實的凈水能手,一只成年河蚌一天能凈化河水80升至100升。不僅如此,河蚌全身是寶,肚里能產珍珠蚌、肉能食,連蚌殼都能加工成工藝品。據了解,山下湖鎮已初步建立了珍珠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體系,同時致力于加大清水養殖技術的推廣,推動生態化養殖標準制定與應用。經大致測算,每畝珍珠養殖河蚌的固碳量約為108kg,山下湖珍珠養殖河蚌固碳總量約為864噸。
據介紹,山下湖鎮通過創新珍珠養殖模式,珍珠原珠產量提升6倍以上,珍珠養殖尾水實現了零直排。同時有效杜絕了珍珠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現象,養殖水體水質常年達到Ⅳ類水以上標準。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