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報道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15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空間科學規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圍繞我國空間科學發展的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以及至2050年我國空間科學發展路線圖等內容進行了闡述。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赤飚介紹,《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我國空間科學任務部署、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的依據。該規劃由來自科研院所、高校和行業部門等相關領域的500多位專家學者歷時2年多,在廣泛征求和吸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形成。
規劃明確了我國空間科學發展的基本原則。即堅持四個面向、堅持統籌協同、堅持開放合作。
具體來說,規劃明確了我國空間科學發展的總目標是:梯次布局和論證實施國家空間科學任務,統籌和強化任務驅動的基礎研究,打造空間科學高水平人才隊伍,不斷取得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原創成果,實現空間科學高質量發展,躋身國際前列,成為空間科學強國。(總臺央視記者 帥俊全 褚爾嘉)
至2050年我國空間科學發展路線圖公布 分為三個階段
央視新聞報道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15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發布了我國首個國家空間科學規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圍繞我國空間科學發展的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以及至2050年我國空間科學發展路線圖等內容進行了闡述。
除了五大主題和17個優先發展方向以外,發布規劃中還提出了至2050年我國空間科學發展路線圖。
至2050年,我國空間科學發展路線圖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至2027年
運營中國空間站,實施載人月球探測、探月工程四期與行星探測工程,論證立項5~8項空間科學衛星任務,形成若干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
第二階段 2028—2035年
繼續運營中國空間站,論證實施載人月球探測、月球科研站等的科學任務,論證實施約15項空間科學衛星任務,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創成果。
第三階段 2036—2050年
論證實施30余項空間科學任務,重要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總臺央視記者 帥俊全 褚爾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