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11日迎來猶太教重要節日“贖罪日”。國際社會持續譴責以色列違反國際法、襲擊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敦促以方立即停止襲擊擔負維和使命的該部隊。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為聲援巴勒斯坦,宣布與以色列斷交。
“懺悔”,但不停火
△以色列特拉維夫
“贖罪日”從11日當天日落開始,持續到12日日落。這一天,以色列全國都會“停下來”,所有航班、火車、公共汽車停止運營;學校、餐館關閉,私家車禁止上街;電視臺和電臺停止廣播……猶太人在這一天要齋戒、祈禱、懺悔。以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社交媒體發布一張他在耶路撒冷哭墻前“懺悔”的照片。
然而,執行作戰任務的軍人無需齋戒。戰火在這一天未見停息。
路透社報道稱,11日深夜,在加沙地帶北部杰巴利耶難民營,至少有20人死于以軍行動,另有數十人受傷;加沙地帶全境當天有至少61人死亡。
以色列國防軍10日至11日多次襲擊駐扎在黎南部納古拉、拉布納等邊境地區的聯黎部隊,導致4名維和人員受傷,并造成聯黎部隊車輛、通信系統等設施損壞。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11日說,向聯黎部隊開火“令人無法容忍”,這是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律的行徑。聯黎部隊把以軍行徑視為“嚴重發展”,敦促保障聯合國人員和財產安全。
美國總統約瑟夫·拜登稱,美方要求以軍不要襲擊聯黎部隊;俄羅斯對以軍行徑表示“憤慨”,敦促以方停止針對維和人員的“敵對行動”;英國政府則對聯黎部隊人員受傷報道表示“震驚”;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領導人當天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以色列襲擊聯黎部隊,對維和人員受傷表示“憤慨”。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召見以色列駐法國大使,稱維和人員遭“故意襲擊”。外媒注意到,馬克龍同時重申應叫停向以色列提供用于加沙地帶和黎以沖突的武器。有評論人士認為,這番言論頗有對美含沙射影的意味,自本輪沖突爆發以來,美國不斷向以色列提供政治支持和軍事援助,上月末還向以方追加80多億美元軍援,稱將繼續幫助以色列“自衛”,軍援不會停止。
以軍承認11日開火造成兩名維和人員受傷,卻辯解稱,那是為應對聯黎部隊哨所附近出現對以軍的“迫在眉睫”威脅。愛爾蘭國防部隊總參謀長肖恩·克蘭西質疑這一說法,認為從軍事角度看,以軍這一行徑“并非偶發行為”。
聯黎部隊有1萬多人。據媒體報道,該部隊斯里蘭卡營的兩名維和人員11日在聯黎部隊設在納古拉的主要基地受傷。前一天,以軍襲擊黎南部3處聯黎部隊營地,造成兩名印尼維和人員受傷。
黷武,依舊不安
同在11日,以色列被尼加拉瓜“拉黑”。尼電視四臺援引本國副總統羅薩麗奧·穆里略發表的講話報道,尼加拉瓜總統丹尼爾·奧爾特加已指示尼外交部依據當天早些時候該國國民議會通過的決議,與以色列斷交。
根據尼政府公告,尼國民議會11日通過一份決議,譴責以色列政府“持續實施種族滅絕、殘暴和極端仇恨”行徑,重申要求以方遵守各項聯合國決議,推動建立一個“自由、主權、獨立和自決”的巴勒斯坦國。
自去年10月7日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已陸續有多國宣布與以色列斷交。據以色列媒體報道,2024年5月,哥倫比亞與以色列斷交。2023年10月31日,玻利維亞宣布與以色列斷交,智利、哥倫比亞同日召回本國駐以大使。同年11月,巴林宣布召回駐以大使,并停止與以色列的經濟關系。
以色列尚未就尼加拉瓜宣布斷交作回應。
國際輿論指出,本輪巴以沖突進入第二個年頭,迄今導致超過4.2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大部分為平民。以色列罔顧國際社會停火止戰呼聲,繼續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在伊朗暗殺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領導人,對黎巴嫩發起地面進攻,空襲敘利亞……地區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以色列擴大戰線之際,自身不安全感同樣攀升。
“贖罪日”齋戒開始前,為保障違反國際法的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以及以色列邊境安全,以色列國防軍宣布增派多支作戰部隊執行“防御任務”。按照《以色列時報》的說法,這是自1973年贖罪日戰爭(即第四次中東戰爭)后,以色列首次在戰爭狀態下度過“贖罪日”。
(央視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