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報道 10月11日,在陜西漢中洋縣華陽景區,秦嶺大熊貓“秦華”迎來4歲生日。保育員專門為它準備了一個用竹子、竹筒、月季花和紅楓葉做成的特殊“生日蛋糕”,并為“秦華”準備了蘋果、胡蘿卜和它最愛的盆盆奶。
“秦華”一出場就先吃了一塊蘋果,然后就專注地喝起了盆盆奶。喝完盆盆奶,可愛的“秦華”嗅著味道朝旁邊草地上放著的竹筐走去,一頭鉆進去吃里面藏著的胡蘿卜和蘋果。最后,它還不忘站起身把“一熊高”的 “生日蛋糕”上插著的竹子扯下來,也打算慢慢吃掉。
大熊貓“秦華”又名“盼盼”,雄性,2020年10月11日出生,母親是大熊貓“珠珠”,父親是全球唯一一只圈養的棕色大熊貓“七仔”。“秦華”也是“七仔”的第一個后代。“秦華”出生時嘴巴黑黑的,像戴了一只黑色口罩,因此大家也叫它“小口罩”。(總臺記者 楊永青)
此前報道
棕色大熊貓“七仔”剛出生就成了“棄仔”
大熊貓七仔。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攝
新華社報道 圓頭圓腦的七仔屬于中國“國寶”大熊貓中一個更為珍稀、古老的種類——秦嶺亞種。
七仔自身更獨特的是,不同于普通大熊貓的黑白相間,它本應為黑色的皮毛部分是棕色的,看上去就像突然“沒墨了”。陜西省大熊貓繁育中心獸醫院院長馬清義說,有科學記載的幾次發現棕色大熊貓,都在秦嶺范圍內。因為極其罕有,棕色大熊貓又被稱為“寶中之寶”。
“棕色大熊貓出現的原因,一直沒有統一的說法。有說是父母雙方攜帶的隱性基因重合導致,有的認為是返祖現象,還有認為這是一種病態,像是白化病。”馬清義解釋說。
作為目前全球唯一圈養的棕色大熊貓,在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它過的是“貴族”般的生活。
大熊貓七仔。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攝
在剛出生時候,七仔卻沒有這樣的“貴族范”,而是一個“棄仔”。2009年11月1日,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接到了來自陜西省佛坪縣林業局的急救電話,一只剛出生的棕色大熊貓在秦嶺三官廟附近被發現。它的母親已經連日不見蹤影,這只幼崽尚未睜眼,也不會爬動。
說起當時的七仔,馬清義神色動容:“那時它只有約1個半月到兩個月大,體重約2公斤,脫水嚴重,腸道堵塞,奄奄一息。幸虧搶救及時,如果晚來幾個小時,可能就救不回來了。”
被及時搶救、精心照料的七仔在研究中心轉危為安,并安家落戶。因為幼年的它很像電影《長江七號》里的角色“七仔”,工作人員就以此為它取名。從此,七仔的命運大為不同。
大熊貓七仔。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攝
(記者 姜辰蓉 張晨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