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錫市蠡園開發區核心地段,一座酷似“方形蜂巢”的大樓便是上海交通大學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9月26日,2024全國地方媒體總編輯看無錫活動走進上海交通大學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就在前一天,由該院打造的國內首條光子芯片中試線正式啟用,標志著量子科技這一未來產業將在無錫進入發展“快車道”。
上海交通大學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大樓 研究院供圖
上海交通大學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副院長朱海峰是一位“90后”。他一邊帶著總編輯們參觀,一邊介紹:“研究院大樓是專門設計的,看著像蜂巢,其實是新一代的光子芯片。這種基于硅片的激光技術要是能廣泛應用于集成電路之中,有可能幫助我國實現芯片制造領域的彎道超車。”
量子科技被譽為科學皇冠上的明珠,是大變局時代的關鍵科技變量。對此,無錫提前謀劃和布局,在2021年12月,由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學、蠡園經濟開發區三方聯合共建上海交大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組建以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教授為核心的研發團隊,該團隊是目前國內唯一同時具有芯片制備、量子計算、光子計算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團隊。
朱海峰介紹,在量子科技行業,光子芯片的中試階段是從實驗室研究到產業化之間的關鍵一環。然而,國內光子芯片行業的共性問題在于,缺乏一個可靠的中試工藝平臺,這成為了制約創新的核心瓶頸。正是基于這樣的挑戰,團隊肩負起了建設國內首條高端光子芯片中試線的重任。
光刻間研發人員正在調整設備參數
“在光子芯片工藝研發上,從DUV光刻工藝到干法刻蝕工藝,再到光波導的設計與制造,團隊已自主研發多項關鍵技術,成功實現薄膜鈮酸鋰光子芯片的規模集成。這些技術突破為我們未來基于6/8寸薄膜鈮酸鋰晶圓的光子芯片量產工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光子芯片的產業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
光子芯片中試線以高端光子芯片的研發為核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產業化應用,旨在推動量子計算機、通用光子處理器、三維光互連芯片和高精密飛秒激光直寫機等變革性技術落地轉化,加速打造以光子芯片底層技術為驅動,有望開啟以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光通信、光互連、激光雷達、成像與顯示、智能傳感為代表的新一代光子科技產業集群。
未來,研究院將以光子芯片中試線為核心,主要為長三角地區以及全國各大高校、企業提供從產品設計開發、中試、檢測等全流程技術服務,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通過技術轉讓、合作研發等方式實現技術成果的商業化應用。
“你們團隊太年輕、太優秀了!”走出研究院,大河報副總編輯龐瑞妍深有感觸,“從沒想到這么高精尖的技術團隊成員大部分都是90后,他們身上的精氣神,讓我看到了國家科技的未來。同時,朱院長也多次提到無錫的營商環境好,我認為,招商引智,其實也是城市與高新科技的‘雙向奔赴’。”
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朱海峰表示,研究院將緊抓光子芯片和量子科技帶來的新一輪產業變革戰略機遇,在后摩爾時代新機遇中爭取彎道超車的機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端光子芯片創新研發和制備加工中心。(現代快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