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嫦娥六號著陸器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為了適應月球的特殊環境,這面五星紅旗的原材料中加入了“玄武巖纖維”,可以承受極大的溫差。
為了制造出“石頭版”的月面國旗,安徽安慶的紡織企業和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反復實驗,相繼為嫦娥五號、嫦娥六號生產制造了月面國旗。石頭如何“搓”成布?這塊布的性能到底有多強?
用來做月面國旗的玄武巖布本身的顏色是褐色的,手感比較柔軟、絲滑。
之所以要用玄武巖來織布,一是為了確保布料在月球的極端環境中保持穩定狀態,二是因為月球土壤中富含玄武巖,在未來開展月球科考甚至搭建月球基地時可以就地取材。
用兩個實驗對比玄武巖布和普通棉布可以發現,玄武巖布在濃硫酸里幾乎不會被腐蝕,在一千多攝氏度火焰的燃燒下,也沒有被點燃,印證了玄武巖布是有較好的耐腐蝕性和耐高溫性的。
要把石頭織成布并不容易,研發團隊需要先將玄武巖在1600多℃的高溫下融化,再把它拉成肉眼幾乎無法看到的超細玄武巖纖維絲。
玄武巖纖維絲像玻璃一樣很脆,不能拉、不能彎也不能擰,而這種特性似乎與紡織有些格格不入。
技術研發團隊花了4年時間,不斷嘗試,把多種材料與玄武巖纖維進行混合、包裹、纏繞,大大增強了玄武巖纖維絲的柔韌性,讓它能夠順利進行紡紗織布。
玄武巖纖維紡織的生產技術攻關是在試驗車間中完成的。在同一車間中,也誕生了不少新工藝、新設備和新產品。正是這些新工藝、新設備和新產品的應用,讓這家企業的智能化率提升至80%以上。
整個車間中,幾乎看不到工人,但生產效率卻大大提升,在這里,一天能夠產紗22噸,長度能夠繞赤道66圈。
與此同時,車間的智能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如果生產的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智能生產系統會在第一時間預警、提醒,工人騎著小車就能抵達故障處進行處置。
此外,這家企業也非常重視新材料、新產品的研發。三年多時間,共推出了7000多種新型面料,比如防紫外線布料、防油污布料、抗皺布料以及用玉米秸稈制作的布料等。
這些年,安徽不少傳統企業都在進行改造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
今年7月,安徽省印發了《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工業競爭力實施方案》,力爭到2027年,傳統產業利潤率提高1個百分點,數控化率達到75%,專精特新企業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
在安徽,傳統產業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將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