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5日電 (記者 陳溯)在中國首批設立的五個國家公園中,有以虎豹等頂級捕食者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隨著虎豹數量不斷增加,會否增加人獸沖突?5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段兆剛進行了回應。
在當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段兆剛表示,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從2017年開始試點以來,通過常態化開展保護巡護、清山清套,嚴厲打擊偷盜獵和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修復棲息地、打通野生動物跨境通道,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綜合治理,野生虎豹及其傘護下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得到有效恢復。目前穩定生活在公園內的野生東北虎豹數量已從試點前的27只和42只,分別增長到70只和80只左右,虎豹的主要獵物——野豬、狍、梅花鹿的種群數量也都增長1倍以上。
“隨著虎豹等野生動物數量不斷增多,人獸沖突的矛盾和風險也確實在增加。”段兆剛表示,過去數十年難得一見的野生虎豹,現在經常光顧道路和村屯,野豬、狍子、梅花鹿等也經常啃食莊稼和幼苗幼樹,野菜采摘、種植養殖等生產經營活動,也因為村民擔心人身安全受到一定影響。
段兆剛表示,緩解人獸沖突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要求,為此相繼采取了一系列辦法,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建設人虎沖突預警體系,依托“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優化紅外相機布局,實行24小時預警預報,實時發布虎豹預警信息。
二是開展物理圍欄防范工程試點,在16個虎豹經常出沒的核心區重點村屯、林場場部建設物理圍欄,把居民生產生活區基本包圍在里面,已完成11個村屯和場部的建設任務。
三是實施虎豹等野生動物損害補償,現在公園內、包括“天窗”區域內由野生動物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吉林和黑龍江兩省全域由野生虎豹造成的人身傷害、生態管護員在工作期間受到的意外傷害、野豬等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的農作物損失全部納入理賠范圍,并擴大農作物理賠種類。
四是推行生態管護員“一戶一崗”政策,一方面引導民眾參與保護巡護工作,另一方面補償民眾因保護虎豹而受到的經濟影響或潛在經濟影響。
“通過一系列措施的推行,有效降低了人獸沖突矛盾與風險,初步實現了‘虎豹歸山、人虎兩安’的目標。”段兆剛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