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發布訃告,沉痛悼念楊旭同志。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原感染科主任楊旭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9月1日上午8點30分去世,享年81歲。
楊旭同志追思告別儀式定于今天(9月3日)上午10點在明陽山追遠廳舉行。
湘雅二醫院發布的楊旭同志生平簡介介紹,楊旭教授不僅在臨床工作中有著精湛的醫療技術、高尚的職業道德,還活躍在教學和學術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把提高診斷準確率、
提高治療效果視為自己事業追求的最高境界”
1943年10月,楊旭同志出生于湖南省零陵地區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52年,他進入零陵縣水口山小學學習,1958年至1965年就讀于零陵三中。1965年9月,他考入湖南醫學院醫療系,1970年畢業分配到湖南零陵地區衛生防疫站工作,1978年9月-1981年6月湖南醫學院碩士研究生。1981年7月畢業后,來到湘雅二醫院工作。
1992年9月,楊旭晉升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999年9月晉升教授、主任醫師。2001年7月至2006年2月,擔任湘雅二醫院感染科主任。2013年10月退休。
楊旭教授1981年來到湘雅二醫院工作,他始終牢記著醫學教育家張孝騫的一句話:“病人以性命相托,我們怎么能不誠惶誠恐,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他把提高診斷準確率、提高治療效果視為自己事業追求的最高境界。多年的醫療實踐中,楊旭教授不僅磨練出了精湛的醫療技術,更培育了他高尚的職業道德。只要病人有一線希望,他都要盡百分百的努力,行醫幾十年,經他救治的病人不計其數。在楊教授的眼里,患者只有病情輕重之分,沒有親疏遠近、貧富貴賤之分。
肝病治療費用比較昂貴,但他從不因為錢的問題而延誤病人的診治。他服務細致,謹慎周到,一絲不茍,勇敢果斷,敢于負責。
1990年,為了更好地提高醫療學術水平,他赴美國進修三年。學成回國后,他帶領全科室醫務人員開展新項目、引進新技術,不斷強化人性化服務,改善服務態度,為患者提供溫馨的醫療服務。2003年抗擊“非典”,被評為湖南省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榮立二等功。
不僅承擔繁重的教學工作,
科研領域亦取得累累碩果
楊旭教授在治病救人的同時還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工作。他始終認為培養醫療事業接班人,積極發展醫學科學事業是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幾十年里,楊旭教授培養了碩士、博士三十多名,進修生、本科生更是遍布國內外,成為本專業的骨干力量。
楊教授備課細致,從不用講稿照本宣科,而是以生動的病例啟發同學,以豐富的病例總結繪出圖表。這種授課方式,非常受學生歡迎。在教學過程中,他不但傾盡自己所有將知識和技術傳授給學生,同時也以高尚的行醫道德、隨和的處世態度讓年輕人深切感受到楊老師的人格魅力。
在科學的道路上,楊教授一直不斷探索,并取得了累累碩果。
他敏銳地捕捉學科最新動態,準確地把握專業學術前沿,結合臨床開展科研,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論文幾十篇,主編、參編著作多本。
1995年以來,楊旭教授深入開展肝豆狀核變性研究,親自診治肝豆狀核變性患者800余例,是世界上診斷本病最多的醫生,建立了一整套肝豆診斷治療新方法,建立肝銅測定新方法和診斷新標準,在世界上首先報道肝豆狀核變性合并乙型肝炎,出版我國第一部肝豆狀核變性專著,發表肝豆狀核變性相關論文30多篇,擔任多屆湖南省醫學會感染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5年,他發起成立湖南省醫學會肝病學專業委員會并擔任首屆及第二屆主任委員。楊旭教授為湖南省感染病及肝病學界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楊旭教授退休后,盡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義無反顧堅守在他鐘愛一生的醫療事業中。楊旭教授在同事眼里,是一位兢兢業業、醫術精湛的模范,在患者心里,是一位醫德高尚、充滿愛心的醫者,在學生面前他是一位嚴謹的慈父加兄長。朝來夕往,他以滿腔熱情溫暖著廣大患者的心。(據瀟湘晨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