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周光召的一生都與我國的核武器研究緊密相連。
據科技日報2021年12月報道介紹,1957年,周光召赴蘇聯杜布納聯合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粒子物理研究,成果豐碩,很快成長為該所最杰出的研究人員之一。
20世紀50年代末,中蘇關系破裂。聽聞蘇聯撤走專家,周光召和其他在蘇聯工作的中國科學家義憤填膺,表示要立即回國參加原子彈研究?!白鳛樾轮袊囵B的一代科學家,愿意放棄自己搞了多年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改行從事國家急需的工作任務。我們隨時聽從祖國的召喚!”
1961年,周光召登上南下的列車啟程回國,抵京后被安排到當時的二機部北京九所工作。作為理論部副主任,他輔佐鄧稼先突破原子彈原理,領導原子彈的理論設計,開始了長達19年的“秘密工作”。
1964年10月15日深夜,距離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預定時間已不足24小時。此時,一封來自羅布泊試驗廠的急電對原子彈的設計提出了疑慮。上級希望負責核武器理論物理研究的周光召等人做一個認真的估算——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周光召和同事們緊張運算了整整一個夜晚,次日上午,將一份聯合簽名報告送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辦公桌上。報告認為,經計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可能性超過99%。除了一些人為不可控制因素,原子彈的引爆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這份報告可謂原子彈爆炸前的一?!岸ㄐ耐琛薄U且驗檫@份報告,周恩來總理正式批準10月16日15時起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10月16日下午,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中國跨入有核國家行列。
楊振寧曾說:“光召兄的回來,使得中國1964年爆第一顆原子彈(比預想中)早了一兩年?!?/p>
澎湃新聞記者 岳懷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