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江西省婺源縣石門自然村是一個綠樹成蔭、古木參天的生態絕佳古村落,是饒河源國家濕地公園的中心區,也是國際鳥類紅皮書極危物種“藍冠噪鹛”的棲息地與繁殖地。為了保護藍冠噪鹛,該村采取了最嚴格的保護措施。
7月24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江西省婺源縣石門自然村,被清澈而深邃的河流以及古樹參天的風景吸引。記者準備走過一條跨河橋到對岸時,有村民指著橋邊警示牌提醒,每年4月到8月是珍稀鳥“藍冠噪鹛”的繁殖期,現在正是關鍵時節,請不要過河去森林中,以免打擾了它。
隨后,記者從河邊進村時,看到村口也拉有警戒線,有村民值守。村民稱,石門自然村現在名氣很大,有不少觀鳥人以及喜歡拍攝鳥的攝影人,村里為了防止外人隨意出入走動驚擾鳥類,特地設了值守卡點以及護鳥崗,提醒大家不要進入藍冠噪鹛的棲息地。
記者實地探訪看到,該村為了提高外界對藍冠噪鹛的保護意識,從進村口開始,就設置了大量的藍冠噪鹛的宣傳介紹圖等,既讓人們形象的了解了這一珍稀鳥類的漂亮可愛,也逐漸增強了自覺保護的理念。
此外,為了保護該村豐富的綠色生態資源,包括眾多的古木,該村還設置了“古樹保護崗” “護綠崗”等。
據了解,藍冠噪鹛在全球數量非常少,在江西婺源少數區域有分布。該鳥對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要求極高,可能是最愛干凈的鳥之一,特別愛洗澡,一天要洗兩次,梳理漂亮的羽毛,這需要河溪水質非常好,要山清水秀。
同時,藍冠噪鹛與人類很親近,喜歡選擇人居群落棲息。當地居民有很好的保護鳥類意識,這也是有效保護它的重要條件。
近年,石門自然村在嚴格保護藍冠噪鹛在內的野生動物及植被生態同時,也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及特色資源發展文旅業態。在村口,就有藍冠噪鹛科普館。村里還引進了咖啡屋及民宿業態,以及竹筏游等特色業態。
很多村民銷售茶葉等特產。村民人均年收入近年增長了數倍。這座千年古村在生態的保護及價值轉換中,開始嘗到了甜頭。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