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7月23日傍晚,在九江市的行程結束后,“萬千氣象看江西”采訪團立即趕往此次采訪活動的第二個城市——景德鎮,當晚夜宿陶溪川文創街區。
“新平冶陶,始于漢世”,景德鎮有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御窯史,成就了“千年窯火、萬里瓷路”的歷史盛景,是世界有名的國際瓷都。該市生產的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著稱于世。
陶溪川位于景德鎮市東城片區中心,歷史上是該市陶瓷工業集中區之一,現在還有很多老廠房、高大的煙囪巍峨聳立,在“講述”著往昔的輝煌。不過,陶溪川近年來名動內外,是因為這兒通過產業升級和城市更新,充分保護并利用過去的瓷廠廠區等工業遺存,轉型成了以陶瓷文化、玻璃、雕塑、油畫等多元發展的商旅文街區,吸引了年輕創業者及游客絡繹而來。
“我們這兒的城市底色是深紅色。”陶溪川工作人員稱,建造瓷器生產廠區、煙囪等使用的是近乎深紅色的磚,這個顏色給景德鎮賦予了特殊的產業及文化符號,也讓景德鎮城市風貌有別于其他地方,景德鎮人對其情感更為特殊。在陶溪川,保留下來的煙囪、老廠房是深紅色磚建筑,新建的飯店、街區巷弄也是深紅色,行走其中,獨特的瓷都文化影響著每個人。
當晚,景德鎮市有關部門及陶溪川工作人員帶領記者調研陶溪川文創街區的文創商業業態。街區里,隨處可見各種圍繞瓷文化研發文創產品的工作室,其中不僅有國內各地的才俊,也有熱愛瓷器文化的外國朋友。
在街區的美術館,剛剛開幕的少兒藝術展展出的各地美術機構的兒童作品,創意大膽,童趣橫生,造型各異,很多外地游客帶著孩子不斷進出展廳,駐足停留。據了解,陶溪川與央美、國美、陶大等各大藝術院校都有緊密合作,在這兒已經先后舉辦了80多場展覽,包括雕塑、油畫、板畫、青年藝術等。
沒走多遠,記者就跟著工作人員到了邑空間。眼前的景象立即把記者們“震”住了,大家立即散開來,各自找喜歡的鏡頭畫面。
大皖新聞記者看到,邑空間足有2平方公里,其以道路兩側及廣場空間形成,一個一個緊挨著的遮陽棚下,就是一個個攤位,每個攤位擺放的文創產品都不一樣,琳瑯滿目,精彩紛呈,讓人眼花繚亂。而且攤主大多是年輕人。記者隨機采訪得知,很多年輕人都是大學生,或是剛畢業的創業者,他們大多就讀于藝術院校,其中很多是外地人。他們告訴記者,在這個集市擺攤是有門檻的,必須是熱愛藝術并有藝術創造能力,街區對展區攤位收費也優惠,每周從周五到周日,傍晚到10點是展示交易時間。
現場,游客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因為到處是精美得像藝術品的瓷器類,行走時也要格外小心。當晚戶外氣溫很高,在集市稍稍逗留就汗流浹背,但是充滿青春活力的攤主們卻一個個穩穩端坐,若有人欣賞或問價,他們就熱情細致地介紹,沒人時,也氣定神閑、云淡風輕。游客也好像忘記了熱,樂在其中。
是什么讓年輕人在悶熱的環境中守著攤位呢?一位剛畢業的女攤主說,是發自內心對藝術的熱愛,對做瓷器文創的熱情。
據了解,邑空間創業孵化基地以年輕原創為入駐標準,街區為創業者提高各種服務和支持,打造集市、直播基地、智造工坊等,經過8年的時間淬煉,目前基地孵化實體2800余家,吸引青年創業就業21000余人,是國務院第三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遺產保護創新獎等。其中,僅集市的文創展示、交易攤位約有500 個。
陶溪川,其實只是景德鎮這座瓷都在新時期鳳凰涅槃、蝶變新生的一個縮影。夜宿陶溪川,記者看到了景德鎮充滿活力與激情的現在,以及充滿希望的未來。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