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湖北省委網信辦、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辦的“大江奔涌·沿著長江經濟帶看中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湖北武漢啟動。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長江經濟帶西起云南,東至上海,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使其成為連接東中西部地區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湖南地處長江經濟帶中游,是連接上下游的樞紐地段。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并在湖南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勉勵湖南要聚焦高質量發展,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奮勇爭先,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
建設“三個高地”,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近年來,湖南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動“三個高地”建設,緊緊抓住企業、產業、產業鏈、產業生態四個關鍵點,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鏈水平,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
湖南有“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達72個,居中部第一;作為全國唯一的全域低空空域改革試點省份,取得了12項全國第一的改革成果,推動著目前關注度很高的低空經濟的發展;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攻破“卡脖子”關鍵技術上都做出了貢獻,已經有“首”字、“最”字號成果21項。
△中聯重科研制的R20000-720塔式起重機,其額定起重力矩20000噸米,最大起重量720噸。中聯重科供圖
不止步于國內,湖南的工程機械“忙碌”在世界各類超級工程中,全球前5強的工程機械企業,有2家在湖南,分別是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國際業務接近50%。北斗衛星覆蓋全球,湖南發揮北斗衛星導航原創技術策源地優勢,培育了從芯片設計到封裝、導航終端產品、應用開發、營運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先后兩次召開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取得了顯著成效。湖南稻種造福全球,袁隆平院士發明的雜交水稻裝進了世界人民的“米袋子”,為世界減少饑餓作出了湖南貢獻、中國貢獻。
從北斗導航的“中國高度”到超高速軌道列車的“中國速度”,從“海牛Ⅱ號”深海鉆機的“中國深度”到“京華號”超大直徑盾構機的“中國硬度”,湖南的制造業實力不斷提升,多個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跨越。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方面下更大功夫。對湖南發展而言,就是要牢牢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支撐和推動。
位于湖南湘江新區的中聯智慧產業城,是中聯重科打造的智能工廠。該工廠通過全面智能化升級,實現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的顯著提升,平均每6分鐘就能下線一臺挖掘機,每7.5分鐘就能生產一臺高空作業機械。其在生產過程中應用了智能排產、工業AI、數字孿生、全流程智能物流等前沿技術,大幅提高了生產質量和資源利用率。這是工程機械行業的智能制造新高度,也是湖南省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典范。
與此同時,湖南通過開展高水平科研,連續四年實施“十大科技攻關項目”,已經在147個項目上實現了突破。比如,在高能級平臺建設上,全力以赴建設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4+4科創工程”、湘江科學城等重大平臺,構建起“1個國家級+11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并全面推進岳麓山實驗室、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四大實驗室”建設。
△袁隆平水稻博物館。圖/肖天健
湖南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同時也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正在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計算產業基地,促進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融合,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如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等關鍵技術領域。超級雜交稻不斷刷新“中國產量”,“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展現“中國算力”,超高速軌道交通牽引技術支撐高鐵跑出“中國速度”,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體現著湖南在科技創新領域逐步前進,持續發展。
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湖南深知開放合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和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加強與周邊省份和國家的合作與交流。
被譽為“長江中游第一磯”的岳陽城陵磯港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港也是“長江八大良港”之一。2023年12月,一艘載重6500噸的國際航行船舶“新奧遠鑒”號貨輪從岳陽城陵磯新港集裝箱碼頭出發,展示了湖南內陸港口的外貿實力。此外,城陵磯港還開通了至南京、太倉、上海等地的始發直達航線,并實現了岳陽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國際直達航線通航,擁有了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航線。
湖南自貿試驗區的成立為中非經貿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探索形成了多項全國首創制度創新成果。例如,自貿試驗區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如“水運轉關貨物提前申報”、“抵港直裝”等,為企業節省了大量成本。中非經貿博覽會、世界計算大會等國際性會議的長期落戶更是為湖南的對外開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圖/章帝
此外,湖南還充分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加快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承接重點領域產業轉移,加強與泛珠三角區域省份合作。積極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吸引跨國公司、知名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落戶湖南。全面落實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推進岳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不斷加強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合作,推動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建設。
“守護好一江碧水”,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
站在洞庭湖畔,遙看湘、資、沅、澧四水自四方奔流而來,而后匯入長江,潤澤湘楚大地。湖南地處長江經濟帶中部,擁有163公里的長江岸線,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近年來,湖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扛起“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治責任,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釘釘子精神扎實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洞庭湖的小天鵝。圖/楊旭
2018—2023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的93個問題,已完成整改75個,其他問題正按照整改方案有序推進。自2019年起接續實施“洞庭清波”專項行動和常態化監督,強力推進長江岸線港口碼頭污染、非法采砂、城鎮污水垃圾、廢棄礦山、尾礦庫、小水電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
長江湖南段39個非法砂石碼頭全部關停拆除復綠,4839座長江流域小水電站完成整改銷號,全面完成清船、清網、清江、清湖“四清”目標。持續推進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下塞湖所有矮圍全部拆除,洞庭湖水域水生生物較2018年增加近30種。接續推進“四水”保護與治理,長江干流湖南段和四水干流131個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Ⅱ類
湖南,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創新的科技成果,綠色的發展理念,在長江經濟帶的壯闊篇章中繪制了一幅高質量發展的華麗畫卷。這是湖南人民智慧與汗水交織的璀璨結晶,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一個生動而鮮活的注腳,展現了中國人民在新時代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展望未來,湖南將繼續在長江經濟帶的廣闊舞臺上,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與長江經濟帶乃至全球的伙伴攜手并進,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湖南智慧”與“湖南力量”。瀟湘晨報記者 章楊梓昕 實習生 祁子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