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隨著西班牙“斗牛士”第4次捧起德勞內杯,阿根廷“潘帕斯雄鷹”第16次捧起美洲杯,國際足壇兩大盛宴終于在這個炎炎夏日落下帷幕。
西班牙隊慶祝奪冠 來源:FIFA國際足聯
圍繞這兩大足壇賽事,有的球迷在一次次熬夜中歡呼過、興奮過,或也悲傷過、郁悶過,但更多的人對這些“盛宴”逐漸喪失了熱情。
前段時間,一篇題為《歐洲杯,沒人看了?》的文章提出,近年來,4年一屆的歐洲杯似乎逐漸在失去往日的光彩。
社交媒體上,曾經無比高光、一兩個進球都能“刷爆全網”的賽事,如今已不再是流量寵兒。當我每天刷朋友圈,轉發兩大賽事的朋友變得屈指可數。
是足球變了,還是我們變了?
不容置疑的是,足球對于年輕人的吸引力有所降低。2021年的春天,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曾直言:我們必須分析為什么16-24歲的年輕人里,有40%對足球不感興趣。他警告說:“ 如果我們按現狀繼續下去,足球會消失,到2024年我們就都死了?!?/p>
所幸,3年之后這個“預言”沒有實現,但也不能就此感到樂觀。放眼日常生活,當下踢球的主力通常是一幫中年人,年輕血液越發稀少。年輕人不僅踢球的少了,看球的人也少了,這可能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世界第一大運動,為何正遭遇冷場?
一來,足球賽事是否夠精彩,往往離不開球星的成色。
驀然回首,還依稀記得那些年我們如數家珍的一代代巨星:從“上帝之手”到“外星人”,從荷蘭“三劍客”到桑巴軍團“三叉戟”,從銀河戰艦“七大巨星”到藍軍“五大傳奇巨星”,他們親手締造了一個個“米蘭王朝”“紅魔王朝”,讓三獅軍團、日耳曼戰車、高盧雄雞、太極虎等綽號家喻戶曉。
本屆歐洲杯、美洲杯的星光之所以黯淡,便同球星的青黃不接、表現平平密不可分。C羅、梅西等巨星已是暮年敘事,小將亞馬爾固然讓人眼睛一亮,但其他年輕人的閃光點寥寥無幾,中生代的姆巴佩沒了世界杯的神奇,他的糟糕表現成為法蘭西未能更進一步的注腳……
傷退的梅西慶祝球隊奪冠 來源:中國體育
看到C羅、莫德里奇、克羅斯等傳奇逐漸老去,我們知道一個時代即將過去。
二來,足球盛宴的魅力也取決于戰術理念。
上世紀70年代起,國際足壇出現了三大主流戰術理念:荷蘭的全攻全守戰術體系、德國的自由人戰術體系和在歐洲各國廣泛應用的防守反擊戰術體系。
某種意義上,這次的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是戰術理念的“大師”,無論是在小組賽還是淘汰賽中,都展現出了極高的戰術素養和精湛的技藝。
可惜,專注于戰術理念、追求高質量比賽風格的球隊在不斷減少。無論是本屆歐洲杯亦或美洲杯,一些球隊高舉“功利足球”大旗,比賽流程一板一眼,很多球員看起來如同是隊友的“復制粘貼”(這也是“星味”不足的原因之一),觀賞性大打折扣。
誠然,對實力較弱的球隊而言,效仿2004年歐洲杯“希臘神話”那般的踢法未嘗不可,畢竟贏球才是最終目的。可站在球迷、尤其是中立國球迷的角度,隨著越來越多的比賽變得簡單、枯燥、死板、功利,熬夜看球必然沒了動力。
對現在擁有更多娛樂手段、時間愈發“碎片化”的年輕群體而言,如果一場比賽的觀賞價值僅僅只有濃縮成一兩分鐘的“進球集錦”,何必耗費9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關注直播?
因此,不僅是本屆歐洲杯和美洲杯,近年來西甲、意甲、德甲、英超、法甲“五大聯賽”收視率下降同樣令人擔憂。
留給業界的思考題,是如何從改革賽制、強化比賽觀賞性、發掘更多天賦異稟的“好苗子”等角度盡力吸引新的年輕球迷、留住更多老球迷。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之所以愛上足球多年,不僅僅是癡迷于一個個進球,更是對奮力拼搏、永不言棄、團結一心等足球精神的認可。這種認可代代傳承,成為不同年齡段的球迷都能共享的審美密碼。
伊斯坦布爾的大逆轉之夜至今令人難忘,新加坡門將桑尼因拼盡全力而走紅全網,豈不就是足球為何打動人心的最好詮釋?
利物浦的“伊斯坦布爾之夜” 來源:網絡
球星會老,球迷也會老,但只要足球精神不曾老去,人們對足球的熱愛便不會消退。身為世界第一大運動,足球早已不單純是賽事項目,而是超越了民族、地域、語言的世界文化。
但愿,未來的世界足壇,還能繼續給我們更多定好鬧鐘、熬夜看球的理由,為了心目中所支持的那支球隊而瘋狂……
當然,還是先祝賀西班牙和阿根廷的球迷吧。至少在7月15日這一天,你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安徽時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