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7月12日上午,南通啟東呂四港“2+2”碼頭(即2個10萬噸級通用碼頭、2個1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上,港機高聳、堆場貨滿。這座開港不久的深水大港,實現(xiàn)了開港即繁忙。去年,港區(qū)散雜貨吞吐量超200萬立方,開通首條集裝箱國際航線,成為東部沿海風電葉片出口的重要港口。
大江大海給南通帶來諸多發(fā)展機遇。1984年,南通被列為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近十年,南通經濟總量連跨7個千億級臺階,2020年成功躋身GDP萬億元俱樂部行列。2023年,全市GDP超1.18萬億元,再創(chuàng)新高。
大皖新聞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剛開港不久的呂四港還有一個重要身份——南通通州灣新出海口起步港區(qū)。2019年,《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規(guī)劃建設南通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不久前舉行的江蘇沿海地區(qū)高質量發(fā)展工作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挖掘通州灣的港口潛力”“高標準打造通州灣長江集裝箱運輸新出海口”。
為了整合沿海深水大港的資源,形成抱團出海之勢,幾年前,南通以“大通州灣”思維統(tǒng)籌推進全市域的沿海開發(fā)、江海聯(lián)動發(fā)展,推動呂四港、海門港、通州灣和洋口港四座沿海港口規(guī)劃“一張圖”、布局“一盤棋”、資源“一本賬”,構建市級統(tǒng)籌、各板塊共同參與的發(fā)展格局,“大通州灣”的出海編隊,在國家戰(zhàn)略的風口下,共同組成南通乃至江蘇向海開放、連接全球的大通道。
沿海港口握指成拳,“江蘇出海新通道”拔錨起航。目前,通州灣主體港區(qū)“2+1”碼頭加快建設,港口重點工程加快建設進度,洋口港5萬噸級通用碼頭、呂四港重裝碼頭建成投用,三夾沙南航道竣工,洋呂鐵路先導段通車。南通港集團深化與上港集團、省港口集團合作。2023年,南通港貨物吞吐量超3.4億噸,位列全國主要沿海港口第14位。
伴隨著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沿海經濟帶等戰(zhàn)略的陣陣春潮,南黃海邊驚濤拍岸、大港崛起。通州灣長江集裝箱新出海口這一國家戰(zhàn)略正從藍圖逐步變?yōu)楝F(xiàn)實。至2035年,通州灣新出海口將全面建成通道運輸能力強、樞紐布局合理、江海聯(lián)運便捷,物流服務和通關效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新出海口。
大皖新聞記者 龔潤澤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