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調派排澇力量增援湖南華容
記者8日從應急管理部獲悉,針對湖南華容縣團洲垸內積水內澇嚴重的情況,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從湖北、福建、四川、廣東、廣西、安徽等地調派排澇力量實施跨省區增援,執行積水排澇任務。
據悉,第一批次排澇力量397人、排澇裝備47臺(套),總排澇能力約每小時13.5萬立方米。第二批次排澇力量保持應急狀態,根據現場需要隨時進行增援。
此外,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當日持續組織氣象、水利、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聯合會商,調度山東、河南、湖南等省份,研判當前汛情發展態勢,部署重點地區防汛搶險救災工作。
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指出,要加強重點地區、重點部位、重點堤段巡查防守,強化專業人員技術指導,嚴密防范江河退水階段風險,做好受災地區轉移群眾的安全管理和安置救助工作。四川及黃淮等地強降雨仍將持續,要繼續強化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庫度汛、山洪和地質災害、城鄉內澇等薄弱環節防范應對,嚴格落實“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要求,及時果斷轉移受影響群眾。
國家消防救援局跨區域調派力量增援湖南華容
8日22時31分,湖南岳陽市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決口已完成封堵。記者當日從國家消防救援局獲悉,按照應急管理部統一部署,國家消防救援局調派湖北、重慶、貴州三地消防救援力量實施跨區域增援,執行排澇除險任務。
國家消防救援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共調集消防救援人員219名、消防救援及排澇車輛72輛,預計于9日上午全部抵達作業現場,會同湖南消防救援隊伍開展排澇除險作業。
高水位河湖堤防進入安全關鍵期
7月8日,湖南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大堤決口完成封堵。距此不遠處,“第二道防線”——團洲垸和錢南垸之間的錢團間堤,當日出現兩處險情,經緊急處置后得到初步控制。
圖為團洲垸和錢南垸之間的錢團間堤。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在錢團間堤現場,湖南水利廳的專家告訴記者,洪水進入團洲垸潰口后,錢團間堤是目前必須全力守住的一線擋水堤防。但因為是間堤,它比一線大堤單薄,堤身土壤結構不夠緊密,部分堤段還有不少蛇洞、老鼠洞、蟻穴。被水長期浸泡,堤身土壤水分含量升高,現在是最容易出險的時候,必須24小時不間斷巡查,及時發現險情、應急處置險情。
連日來,記者在長江中游干流九江段、鄱陽湖區和洞庭湖區采訪汛情與險情。這些地區的江河湖庫水位依然較高。
圖為洞庭湖(右上)、團洲垸(右下)和錢南垸(左)。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在洞庭湖區,當地水利部門介紹,3級以上堤防中有約600公里砂質基礎滲漏嚴重堤段。據洞庭湖多年汛期險情分析,堤防基礎險情(管涌險情)占險情總數的50%以上,是最常見的險情,尤其是高水位時,堤防基礎滲漏嚴重,常發生滲透破壞,引發管涌險情。
記者在長江第三大居住島——九江江新洲采訪時看到,41公里長的防洪大堤正經受著高水位的洪水考驗。7月2日當地將洪水防御升為I級應急響應后,一天有上千人參與巡堤護堤。
鳥瞰江新洲的護堤。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這里的堤防令人印象深刻。環島建有95個哨所,每400米左右一個,每個哨所配有6名以上值班人員,巡堤查險、排除風險隱患。巡堤人員采用“丁字形”巡堤查險辦法,即排成一條直線與堤壩垂直進行巡堤查險。最近十天來,江新洲大堤出現過15處險情,因為每天24小時嚴防,及時發現、及時處置而使險情得到解除。
九江市水利局局長葉凌志告訴記者,包括境內的鄱陽湖圩堤在內,九江市有圩堤349座,防線總長超過1200公里。近期,九江市水利局進一步規范巡堤查險,并派水利技術專家組駐縣指導,確保險情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
搶險人員在錢團間堤上巡查。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目前,長江、鄱陽湖和洞庭湖湖區水位在逐漸回落,天氣晴熱少雨,這些對防汛抗洪形勢整體有利,但對堤防而言,經過高水位長時間浸泡后,堤壩安全在退水期更加危險。巡堤查險工作是堤防重中之重。
水利專家建言,堤防防守和險情處置須講求精準、專業和時效。精準性上,應根據堤防現狀及歷史出險點,結合水文情況精確研判各堤段可能出現的險情,進行分段分類管理;專業性上,圍繞滲漏、裂縫、脫坡、塌陷等不同險情,提出有針對性的處理措施;時效性上,立足搶早、搶小,確保險情發生后第一時間得到處置。
記者注意到,在注重人防、物防的同時,科防也在起到作用。例如,湖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創新團隊用無人機加紅外夜間巡堤,以及對重點濕地坡腳有水潭的地方進行數字采集。
長江中游干流及鄱陽湖、洞庭湖出口控制站水位在下降,但仍在警戒水位上下。據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預測,未來十天,長江流域將有連續性降雨過程,長江上游將有較大來水,河湖將保持長期高水位,堤防工作絲毫不能松懈。(據新華社微信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