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有網民發布“山東新泰谷里大橋魚群躍出水面”視頻,一些網民懷疑這是地震前兆。
6月22日,山東省新泰市應急管理局發布辟謠通告回應:目前新泰市轄區內暫未監測到地震異常信息,震情監視數據無異常;該斷面水質符合標準。據相關部門分析,近期新泰市天氣比較悶熱,河道水中含氧量較低,可能是造成魚群躍出水面的主要原因。
6月22日,新泰市應急管理局微信公號發布辟謠公告表示:
經核實,該視頻反映內容發生在6月20日19:00.據了解,目前新泰市轄區內暫未監測到地震異常信息,震情監視數據無異常;該斷面水質符合標準。據相關部門分析,近期新泰市天氣比較悶熱,河道水中含氧量較低,可能是造成魚群躍出水面的主要原因。
請廣大群眾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不要因謠言引發恐慌。
新泰不在郯廬斷裂帶上
郯廬斷裂帶南起湖北武穴地區,向北經安徽、江蘇、山東,跨越渤海,經東北三省,進入俄羅斯境內,在中國境內長達2400多公里。相關資料顯示,郯廬地震帶是郯廬斷裂帶上多發地震的一部分,近南北向分布。
據統計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來,以郯廬斷裂帶為中心200公里范圍內共發生M8.5級地震1次,M7.0-7.9級地震5次,M6.0-6.9級地震11次。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艷娥等人201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山東是一個半島地區,北、東及東南三面被渤海和黃海所環繞。山東地區地震的主要特點是強度大、頻度小,歷史上曾發生過1668年郯城8.5級、1937年菏澤7級地震。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秦四清認為,郯廬地震帶山東段地震區,1668年發生過郯城大地震,在1831年后未有超過6級地震發生,新一輪孕震周期在1931年開始。該地區也有可能發生地震,“但是要從6級到8級,沒有上千年的積累是不可能的。”(據濟南時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