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6月18日消息,自6月7日開始至今,中央氣象臺已連發12天的高溫預警了。過去十天里,我國中東部地區約一半國土面積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尤其華北、黃淮一帶持續出現接近甚至超40℃的酷暑熱浪。
短暫停歇兩天后,昨天開始,高溫再度增強。除了京津冀魯等地之外,更北邊的遼寧等地也有高溫出現,其中北京昨天最高氣溫37.2℃,為今年來氣溫新高。
高溫還將持續!預計明天,高溫天氣主要在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到陜西、河南一帶;后天起,受降雨和冷空氣影響,北方的高溫將逐漸自北向南、自西向東的減少收縮,不過黃淮一帶的高溫仍然會持續,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可達37~39℃。
本輪高溫持續時間和強度總體都不及上周,高溫核心區域主要在京津冀一帶,其中,40℃以上酷暑集中在河北中南部,而這一帶高溫會持續到21日。
此外,東北一帶炎熱天氣也會發展增多,不少地方最高氣溫將達到30℃以上,遼寧、內蒙古東南部將出現高溫。沈陽今天34.6℃刷新今年來氣溫新高,哈爾濱、長春19日最高氣溫也會創出今年以來的新高。
而在南方,未來悶熱天氣也會增多。隨著雨帶北抬,江南中南部、華南等地高溫也將會增多,由于空氣相對濕度大,主要以悶熱為主,即使沒到高溫線,體感也很可能接近甚至超過35℃。大城市中,廣州、福州20日都有望出現今年首個高溫,尤其福州將出現持續多日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可達38℃。
還未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段,高溫已如此“火熱”,今年夏天又會有多熱?
這段時間以來,不僅我們國家北方出現酷暑高溫,印度前段時間也出現50℃以上超極端高溫事件,泰國、墨西哥、美國等地極端高溫事件也頻發。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鄭志海介紹,全球變暖這個大背景和直接影響各地的具體的高壓系統是對是影響各地高溫最重要因素。
△當地時間5月29日中午前后,印度中央邦西北部城市GWALIOR實時氣溫47℃,體感溫度49.3℃。
全球變暖正在加速。據世界氣象組織官網消息,算上剛剛過去的5月,過去12個月中的每一個月均創下了一年中該月新的全球溫度紀錄。據哥白尼氣候變化ERA5數據集的記錄,過去12個月(2023年6月–2024年5月)全球平均溫度為有記錄以來最高,比1850-1900年工業化前平均值高1.63℃。
這強大的變暖趨勢早幾年就已有跡象。在2020年開始、持續了3年多的拉尼娜背景下,2021年、2022年的我國最暖氣溫記錄仍被連續刷新。(注:數據統計來看,拉尼娜當年冬季,氣溫易偏低,出現冷冬的可能性較大。1951年至今發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的當年我國冬季均為冷冬,但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來暖冬出現的頻率增加,在近8次拉尼娜事件,冬季偏冷的概率為50%。)
而在2023年轉而經歷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后,當年的全球氣溫更是刷新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年紀錄。
回到現在,厄爾尼諾已經結束,但拉尼娜現象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出現。據世界氣象組織此前消息,2024年7月至9月期間,出現拉尼娜現象的可能性為60%;8月至11月期間,這種可能性達到70%。
從上圖中的國家氣候中心ENSO監測、分析和預測系統預測來看,今年下半年開始Nino3.4指數將偏低,并可能持續小于-0.5℃。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方法》國家標準中規定,NINO 3.4 指數(海面溫度距平的平均值)3個月滑動平均達到或超過0.5℃至少持續5個月,定義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小于或等于-0.5℃且持續至少5個月,定義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如此強勢的變暖背景下,即使今年進入拉尼娜狀態,可能也難以阻止氣溫的繼續走高。從目前預測來看,進入拉尼娜狀態要到夏季后期,它對今年夏季氣溫影響相對來說不是很大,預計今年夏季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將以偏高為主。
當然,影響高溫的,除了全球變暖這個大背景,更直接的還是每次過程中的具體高壓系統(就我國而言,主要指的是副熱帶高壓系統、大陸高壓系統等),它決定著每一次高溫過程的具體范圍、強度。
就今年來看,中央氣象臺高溫預警明后天可能還會繼續發,但相比2022年“中央氣象臺高溫預警連發41天,其中最高級別紅色預警連發12天”的紀錄,眼下的高溫過程顯然還不是對手。
要知道,盛夏高溫的主要制造者——副熱帶高壓系統剛剛北抬“上岸”,今年最熱時段還未到來。(據央視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