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廣州發布”微信公號5月23日消息,5月17日,廣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3-2035年)》。《規劃》中透露,廣州正超前謀劃與其他超大城市間高速磁懸浮通道布局及實驗線建設,預留京港澳高速磁懸浮、滬(深)廣高速磁懸浮2條通道。
磁懸浮列車時速到600公里,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軌道交通技術。若實際建成,滬廣兩市相距約1600公里3小時以內即可通達;廣州至北京約2000公里,如果乘坐京港澳高速磁懸浮,京廣兩地交往時間也僅需約3.3小時,比高鐵要節省超一半時間。
其實,廣東預留磁懸浮的規劃在2021年開始浮現。2021年2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布了《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公眾版,提出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規模為1.3億人,城鎮化水平約80%。要構建“三橫六縱兩聯”的綜合交通體系,對接國家綜合交通骨干網布局,推進高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形成綜合立體、能力充分、高效銜接的綜合交通網絡。
省域空間內將預留縱橫兩條高速磁懸浮廊道,分別是縱向的京港澳高速磁懸浮以及橫向沿海的滬(深)廣高速磁懸浮廊道。廣州成為兩條磁懸浮交會點。
《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提出,圍繞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建設上海-汕頭-汕尾-深圳-廣州(滬深廣高速磁懸浮)、北京-韶關-廣州-佛山-珠海-澳門(京港澳高速磁懸浮)的磁懸浮線路,還有陽江-珠海-深圳高鐵(贛深客專西延線)、瓊州海峽通道。
這也是首次明確提出了兩大磁懸浮高速通道的構想。從線路的走向上看,京港澳高速磁懸浮對應的是“三橫六縱兩聯”中的京港澳通道,滬(深)廣高速磁懸浮對應的是國家沿海通道。(中國廣州發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