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總臺中國之聲獨家報道了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在落實“市場主體倍增”計劃過程中,存在嚴重造假現象,村支書無奈辦理了20張營業執照。
報道播出后,陽高縣委、縣政府組織行政審批、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聯合調查。經初步核查,陽高縣在工作中確實存在造假情況。
為完成上級“市場主體倍增”要求
村支書四處“拉人頭”
此前,大同市陽高縣的基層工作人員向中國之聲反映,從2022年開始,當地幾乎每個月都有新增市場主體數量的考核,縣里派給鄉鎮,鄉鎮再派給村里。村支書只能找親朋好友完成登記注冊,甚至把多個經營主體都注冊在了自己名下。
基層干部:本來注冊是自然人的自愿行為,但注冊量少,要完成“市場主體倍增”的數量任務,縣里給鄉鎮、街道攤派,合作社辦理多少個,公司辦理多少個,每個月都有任務。鄉鎮沒法只能給村里攤派,村支書只好找人注冊沒有實際營運的執照,這個月剛辦完,下個月任務又來了。每個月都要通報,完不成挨批評。
△層層加碼攤派任務 (受訪者提供)
記者查詢到,一位村支書名下注冊了23家市場主體,只有3家是2022年前實際運營的合作社,其余20家有個體工商戶、合作社及公司,涉及鞋店、服裝店、水果店、貨運隊、養殖場、水產店、鮮花店、建材廠,兩家便利店及一家美甲店。
△某村支書名下的部分經營主體
陽高縣回應:確實存在造假情況
報道播出后,陽高縣回應稱:縣委、縣政府推進市場主體培育工作落實不到位,重安排部署、輕管理指導,對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放,把市場主體培育發展簡單理解為注冊即培育、入庫即發展”等誤讀曲解、執行偏差的問題,發現不及時、糾偏不夠。
陽高縣委宣傳部部長楊小民表示,陽高縣委縣政府第一時間組織行政審批、市場監管、統計、紀檢、宣傳等部門開展聯合調查。經初步核查,陽高縣在推進市場主體培育工作中確實存在造假情況。全縣將以此為戒,在全縣范圍內立即開展市場主體“大起底”,對排查出的非正常市場主體依法公示注銷。同時,對市場主體培育工作中出現弄虛作假現象繼續深入調查。
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大同其他縣區
也存在“市場主體倍增”異常情況
實際上,除了陽高縣之外,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大同市其他縣區的市場主體注冊信息時也發現了一些異常情況。有人從2022年7月開始,在同一地址注冊了25家市場主體,其中有12家便利店;有人在同一天、同一地址注冊了14家有限公司,涉及土特產、工藝品、電子商務、家政等行業;143家市場主體使用同一個手機號注冊,注冊時間集中在2022年5月6日至2023年5月16日等。這些市場主體都在實際經營嗎?
△2022年后注冊25家市場主體,其中12家便利店。
△1-14號企業為2023年10月17日一天注冊,2022年后,同一人注冊了24家市場主體,其名下26家中,只有2家是此前注冊的。
△143家市場主體同一手機號注冊
我們愿意看到老百姓通過辦企業做生意真正富起來,也希望地方政府順應時勢,通過優化行政審批服務,完善財稅金融服務,維護市場公平競爭,讓市場真正繁榮。(據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