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球摜蛋推廣峰會日前在南京舉行,淮安市漕運鎮(原南閘鄉)獲頒“中國摜蛋發源地”,孫兆成、樊越榮、耿志昌、陶萬智四人被授予“中國摜蛋發明人”。四名發明人中僅孫兆成健在,79歲的他因身體原因未能到場,委托他人代為接牌。
4月3日,澎湃新聞從孫兆成處獲悉,淮安市淮安區相關部門2日已將榮譽證書送達。
摜蛋是一種撲克類游戲,四人結對、二人一組。據介紹,摜蛋源于淮安市淮安區原南閘鄉(2018年后歸漕運鎮),當地清末民初即開始流行“小鬼牌”,也就是摜蛋的雛形。
孫兆成告訴澎湃新聞,1969年他擔任南閘公社革委會副主任。當年底,鄉供銷社主任樊越榮、鄉信用社外勤會計耿志昌、鎮河村支部書記陶萬智來看他,陶萬智提議打撲克消遣,一副牌太單調,兩副熱鬧一點。四人將“打對門”“爭上游”“打夯”等其他玩法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紙牌游戲,保留了對門合作的方式,先走完為贏。
“淮安區發布”微信視頻號截圖
“起初玩法生疏,大家興趣不是太高,于是琢磨改變玩法。”孫兆成告訴澎湃新聞,四人你一言我一語,增加紅桃“逢人配”(百搭牌),提高組合牌成功率;規定4個同樣數字為“炸彈”,大的炸小的;5個同樣數字的“炸彈”能炸4個同樣數字的炸彈;同花順五張大過“炸彈”,“大同花順”炸“小同花順”……
至于“摜蛋”名稱的由來,孫兆成說與田間勞作有關,“摜”源于為麥子脫粒的“摜麥把”——在摜蛋游戲中,人們興奮時多有摜甩的動作,像“摜麥把”的架勢。“摜蛋”中的“蛋”,孫兆成回憶源于當晚吃的炒鴨蛋,同時也有“摜炸彈”之意——游戲中打出“炸彈”時,動作激情四射,就像飛機扔炸彈。
據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項游戲逐漸在南閘傳開,在與該鄉接壤的鄉鎮如白馬湖、林集以及揚州市寶應縣三陽鎮也開始流行。發展至今,摜蛋已風靡大江南北。據不完全統計,江蘇和安徽就有2000萬人常參與各類摜蛋活動,全國愛好者達1.4億人。2023年,摜蛋被列為第五屆智力運動會表演項目。
今年江蘇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樊維明提交提案,建議推進摜蛋體育文化強省建設,省級摜蛋社會組織應精心打造全國品牌賽事并加強調查(理論)研究,市級摜蛋社會組織努力打造類似貴州“村超”的群眾性摜蛋品牌賽事。(澎湃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