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男子被流浪貓絆倒投喂者賠24萬”的新聞沖上熱搜,引起廣泛熱議。
據報道,上海閔行一男子吳某在羽毛球館打球時,踩到流浪貓肚子上致摔倒,構成十級傷殘,遂將羽毛球館所屬公司和流浪貓投喂者肖某訴至法院。
法院一審判決被告肖某賠償原告240198.20元;被告羽毛球館所屬公司對被告肖某不能賠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乍看新聞標題,一條簡單直白的邏輯線在腦海中浮現:好心投喂流浪貓——流浪貓被人踩——自己倒賠24萬元。
“明明是愛心之舉,為什么反而要倒賠這么多錢?偶爾聽到的‘腹黑學’理論誠不欺我,這個社會看來鼓勵無情和冷漠,這世界還能好嗎?”這也許是很多人剛看到該條新聞時的心聲。
但新聞標題并不代表著全部的新聞事實。無論事件熱度多高,我們都該理性思考,都要回歸到事件本身。
因一份判決而起的爭議,就要回到判決中去。打開中國裁判文書網,找到該起爭議事件的民事判決書。我們發(fā)現,有幾個關鍵詞非常扎眼:
飼養(yǎng),殘疾,安全保障義務。
到底是不是“好人沒好報”?先不急著回答,我們要厘清下面三個問題:
第一,被告肖某和貓,構成了什么關系?
在該起爭議事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被模糊了:被告肖某對流浪貓實施了投喂行為,但同樣也構成了飼養(yǎng)關系。
這讓我們下意識地把“飼養(yǎng)”和“投喂”這兩種行為畫上了等號,認為投喂流浪動物這種善意舉動不僅沒有被鼓勵,反而被懲罰,懲罰還如此之重。
事實真的如此嗎?
本案的判決書中明確寫道:“依查明的事實,貓為肖某飼養(yǎng)。”
為什么會被認定為飼養(yǎng)?我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被告在球館外固定位置定期投放食物,讓貓形成了食物依賴;二是在審理的過程中,有證據表明,被告肖某親口承認流浪貓為其所養(yǎng)。
飼養(yǎng)寵物,就要承擔相應的管理義務,這是每一位養(yǎng)寵人的應盡之責。
躲進車底納涼的流浪貓 劉海麗/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條規(guī)定,飼養(yǎng)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yǎng)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養(yǎng)而未管,造成了侵權后果,責任飼養(yǎng)者理應承擔。
那為什么會被判賠24萬余元,如此之多?查看賠償金額的構成,我們不難發(fā)現,其中有16萬元為殘疾賠償金。原告腿部多處骨折,目前右踝關節(jié)功能喪失50%以上,被評定為十級傷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規(guī)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
十級傷殘意味著日常活動能力、工作和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部分受限,索賠也合情合理。
這也引出了第二個爭議點,有人說,球館在這起事件中 “隱身”了,事實真是如此嗎?
第二,羽毛球館場館承擔責任了嗎?
有人認為,在這起事件中,體育場館完美“隱身”了,沒有承擔任何責任,怎么能這樣判?類似言論引起了不少人的憤慨和共鳴。
讓我們再次將目光聚焦案件本身,肖某和羽毛球館其實都是該案的共同被告。
判決書中這樣描述:某某公司作為羽毛球館的經營者,對所經營的場地負有安全保障義務。由于其疏于管理,未盡其安全保障義務,致原告在打羽毛球過程中于運動場所踩到貓而受傷,應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什么是補充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規(guī)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法條中有兩點我們需要注意: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安全保障義務。
該案存在明確的侵權人,即流浪貓的飼養(yǎng)者肖某;而在存在明確侵權人的情況下,羽毛球館公司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故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24萬余元,被告肖某不能賠償的部分,由該公司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被告某某公司承擔補充責任后,可以向被告肖某追償。
補充責任的意義,在于有利于被侵權人得到全面的救濟。
第三,投喂流浪動物,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據肖某的同事稱,肖某平時在球館外廁所旁喂養(yǎng)這只流浪貓,并給它起名“土豆”,還帶貓去寵物醫(yī)院洗澡、看病。
可見肖某的行為,已經不是偶發(fā)的愛心之舉,而是和流浪貓形成了長期穩(wěn)定的飼養(yǎng)關系。
不可否認的是,向流浪貓狗付出愛心這件事,對自己的心靈也是一種慰藉。肖某在事實上已經和流浪貓構成了飼養(yǎng)關系,但他一直搖擺于“獲得慰藉”和“承擔責任”之間,養(yǎng)而不管,導致了這場意外的發(fā)生。被告因此落下十級傷殘,喂養(yǎng)的小貓也受到了本不該承受的傷害。
在這一事件中,我們更加明晰地看到了愛心和善意的邊界。
這個社會,從來不會否認善良。但善良,同樣需要責任與擔當。(據安徽時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