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吃魚嗎?魚肉很鮮美,但喉嚨卡魚刺就不那么美妙了,有人就因為一根魚刺被折騰得無比痛苦......
一根魚刺、六次手術
暴瘦130斤 漂洋過海 回國求醫
在加勒比海地區做煙草生意的楊先生,生意做的紅紅火火,一年的純利潤可以達到兩億元。
楊先生介紹,其工作所在的國家巴巴多斯盛產海鮮,而自己又比較喜愛吃魚,但因為一時不慎,竟將一根“筷子頭”一般大的魚刺吞咽了下去,導致了食管穿孔,肺部也受到了感染。
因為無法進食
楊先生的家屬們也是焦急萬分
“原本200多斤的人,
現在瘦得只有70幾斤了,
完全吃不了東西......”
“卡魚刺”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并不少
其實并不算稀罕事
知名歌手張杰的“卡魚刺”經歷
曾經也一度沖上了微博熱搜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楊先生所居住國家的好幾家醫院
都不具備“胃鏡檢查”的設備
對于“卡魚刺”竟也束手無策!
隨后
楊先生輾轉了多家醫院
先后做了六次手術
最后無奈之下
醫生將楊先生的食管切除
用胃做了替代
將胃分離拉至胸腔與剩余食管進行吻合
本想著受了這么大的苦
總歸是治好了吧
然!而!
六次手術居然都失敗了!
楊先生氣憤地表示
“他們在把我當作試驗品一樣!”
通過多方打聽
楊先生一家人漂洋過海、回國求醫
找到了上海市胸科醫院
胸外科副主任
食管亞專科主任李志剛醫生
但面對這位遠渡重洋的患者
經驗豐富的李主任竟也一時頭大了起來
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問三不知 看病糊里糊涂
“還沒見過一個人,對自己的病情這么不了解的!”
當楊先生一家踏進診室,簡單敘述了“卡魚刺”的經過后,李主任立刻拋出兩個問題,“當時你的頸部腫嗎?當時你有發燒嗎?”
而頸部腫大和發燒是食管穿孔的兩大臨床癥狀!
“頸部腫不腫倒是沒注意......”
“我當時發燒了嗎?
沒有發燒吧......好像也發燒了吧......”
見患者“稀里糊涂”無法詳細描述病史
李志剛主任只好
再向其詢問前期治療的出院記錄
“出院記錄,那邊醫院沒給我......”
楊先生可以說是一問三不知......
只有獲取了明確的病史
獲知前期治療的方案
才能夠幫助醫生們更好更快地完成
診斷和制定治療策略
反之就極大地增加了診療的難度
開展難度TOP1的代食管術式:結腸代食管手術
在完善了相關檢查,李志剛主任評估患者病情后,坦言:“國外的幾次治療,已經毀掉了他本來可以用于重建的正常消化道結構。現在要為他做二次修復,重新連接消化道,讓患者能夠重新吃飯和說話,我們只能采取代食管手術中最復雜的結腸代食管術式。”
所謂的結腸代食管手術,顧名思義就是截取患者的一段結腸來替代掉食管。但針對楊先生的個體情況,手術面臨極大難點。
但值得慶幸的是,楊先生相對比較年輕,還有重建的精力,同時也不是罹患食管腫瘤,在醫護團隊的治療下,術后三周后,楊先生就恢復了進食功能,也能夠正常發聲了。
全球50%以上的食管癌發生在中國
李志剛主任坦言,“來我的門診的,大多數還是罹患食管癌的患者。”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的全球癌癥負擔數據,食管癌是全球十大癌癥之一。2020年,全球有超過60萬例的新發食管癌。其中, 53.7%的新發食管癌病例和 5.3%的食管癌死亡病例發生在中國。換句話說,全球每年一半以上的新發食管癌患者在中國。
雖然食管癌的致病因素較多元,但從食管癌明顯的“地域性”特點來看,飲食習慣成為指向性較為明確的原因。咸魚臘肉、燒烤火鍋、濃茶烈酒......常常被掛在嘴邊的老話“民以食為天”、“乘熱吃”,所有口腹之欲的滿足,最終卻都讓食管付出了代價。(新聞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