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用AI“復活”已逝親人的視頻不久前在社交平臺登上熱搜(大皖新聞曾報道),引發網民爭議。而近日已逝明星的AI視頻頻繁出現在短視頻平臺,引發家屬發聲:有已逝明星家屬表示不能接受,希望對方下架,有已逝明星家屬表示不希望肖像被他人任意使用,嚴厲譴責并堅決抵制該行為。
律師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未獲許可擅自制作他人AI虛擬視頻的行為涉嫌侵害當事人肖像權,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擅自模擬逝者人像及聲音
其行為可能會構成違法
記者注意到, 在相關的視頻中,“復活”的明星與觀眾打著招呼,喬任梁說“其實我并沒有真正離開”,李玟說“我永遠都會陪伴著你們”,高以翔說“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
在一家媒體發起的 “你贊成用AI復活逝者嗎”投票中,超一半的網民認為“AI復活逝者必須經過家人同意,并符合法律”,有36%的網民表示“不贊成用AI復活逝者,這種行為是揭傷疤。”
那么,用AI“復活”明星的視頻是否涉及侵權?北京天馳君泰(合肥)律師事務所張慧律師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條等法律規定,未獲許可擅自制作他人AI虛擬視頻的行為涉嫌侵害當事人肖像權;如存在捏造事實造成當事人的社會評價降低的還涉嫌侵害其名譽權;如擅自改編他人的作品用于AI虛擬視頻涉嫌侵害原作者的著作權;如違規獲取并處理他人隱私用于AI虛擬視頻涉嫌侵害他人隱私權;如利用AI技術“復活”已故人員實施詐騙行為的則涉嫌刑事犯罪。
“擅自利用AI虛擬數據技術模擬逝者的人像及聲音,其行為可能會構成違法。”北京天馳君泰(合肥)律師事務所江啟航律師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條的規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死者沒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但如經過當事人近親屬的授權確認用于表達親屬的思念之情等人之常情,且未損害逝者及其近親屬人格權利、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則合法合規。”江啟航表示。
重點關注逝者人格權保護
保障用戶權益和安全
或使用AI“復活”已逝親人,或“復活”明星,張慧律師認為,該類服務的供應商應提供合理清晰的用戶協議,明確說明使用者提供的照片和音頻將如何使用,是否收集、儲存、知識產權歸屬,“并應征得使用者的明確同意,為逝者家屬提供此類服務應征得逝者家屬的明確同意,尊重家屬的意愿并依法保護逝者的人格權益。”
同時,其表示該類服務的供應商應確保獲得了照片和音頻的有效授權,避免侵權問題的發生,“并應對提供此類服務的商家進行嚴格的合規性審查,確保其服務不侵害第三方的著作權。”
對涉及到的數據安全,江啟航律師強調,“電商平臺和服務提供者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用戶數據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濫用,確保數據合法合規使用,對于數據跨境流通的應當著重進行合規性審查,避免對國家、公共乃至個人利益產生不利影響。”
江啟航律師認為,使用AI “復活”已故親人或明星的服務,應當重點關注逝者的人格權保護,確保不侵害逝者及其家屬的合法權益。“雖然這類使用AI虛擬數據技術‘復活’已故親人或明星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情感需求,但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關注其合法性、倫理性及安全隱患,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障用戶的權益和安全。”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網絡截圖)
編輯:何錢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