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航天局消息,3月17日,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和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相關工作,星箭組合體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于近日擇機實施發射。
3月17日,探月工程四期鵲橋二號中繼星和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新華社發(黃國暢 攝)
鵲橋二號中繼星、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于2月運抵發射場后,陸續完成總裝、測試等各項準備工作。17日上午,承載著長征八號遙三運載火箭的活動發射平臺,緩緩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將星箭組合體安全轉運至發射區。后續,在完成火箭功能檢查、聯合測試工作和推進劑加注后,擇機實施發射。
鵲橋二號是月球中繼衛星,將為今年上半年計劃實施發射的嫦娥六號任務提供中繼支持。由于月球背面和地球之間不能直接通信,所以要先發射鵲橋二號中繼衛星,為月面探測器和地面站之間搭起“鵲橋”,為嫦娥任務提供通信中繼服務。目前,嫦娥六號也正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相關測試,為發射作準備。
鵲橋系列中繼衛星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擁有一把“金色大傘”,被稱作星載大型可展開天線。通過這把“金色大傘”,實現了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
據了解,這把“金色大傘”是用金屬編織而成的。專家介紹,金屬網是星載可展開天線反射電磁波的關鍵部件,在發射進入軌道過程中能夠展開,其能展開反射面的關鍵就在于經編編織技術。
另據了解。我國正在進行月球探測四期工程。按照計劃:今年上半年將發射“嫦娥六號”;2026 年,計劃發射“嫦娥七號”;2028 年,計劃發射“嫦娥八號”。(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