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剝離,就禁用。3月13日,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要求字節(jié)跳動剝離對TikTok的控制權,否則TikTok將在美國遭到封禁。TikTok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第二天,據CNN報道,美國前財政部長姆努欽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在嘗試收購TikTok。
根據報道,姆努欽稱,目前正在組建一個團體,已與對交易感興趣的投資者進行了對話,但他拒絕透露交易會有哪些投資者參與。
姆努欽表示,他將給予現有美國投資者延期持有TikTok股份的選擇權,但強調任何實體都不會擁有超過10%的控制權。
美國人對TikTok的覬覦路人皆知,正如姆努欽所說,盡管TikTok可能無法盈利,但“它值很多錢。”
早在2020年,《美國環(huán)球CNBC》就刊發(fā)的報道中稱,時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曾建議,美國政府應該從任何涉及出售TikTok美國業(yè)務的交易中獲得部分收益,這筆交易的價值可能高達300億美元。對此,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表示,他不知道美國財政部最終是否會收到某種形式的付款。但他承認,這將是 “不尋常的”。
這從側面印證了TikTok“很值錢”。
更直接的是,通過TikTok接觸客戶、從事生意的美國中小企業(yè)估計有700萬家。FastMoss數據顯示,去年“黑色星期五”大促期間,美國TikTok Shop單日GMV超3300萬美元。牛津經濟研究院13日發(fā)布的報告說,TikTok去年為美國小企業(yè)主帶來了147億美元收入,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貢獻了242億美元,支持了至少22.4萬個就業(yè)崗位。
顯然,受剝離法案影響的不止是作為其母公司的字節(jié)跳動,還有700萬家美國中小企業(yè)。所以,數據顯示,每天登錄TikTok的美國人中,約73%反對封殺TikTok。
所以,有輿論認為,從經濟利益考慮,美國政府對TikTok的“禁用”或許還存在變數。但是,在美國,一切操作的背后,更多的都是政治。
從美國政客角度看,“搶奪”TikTok才是最有利的方案。雖然打著所謂“國家安全”的幌子,但根本的對抗情緒才是個中關鍵。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共和黨主席邁克·加拉格爾的聲明可能更為簡單直觀:“美國的頭號對手不應該控制美國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媒體平臺。”
對于美國來說,“搶奪”的過程如果有所“損失”,都是可以“忽略”或者早有準備的。比如,TikTok如果真被禁用可能會影響年輕人的選票。但是,相對來說,TikTok用戶群體在政治上并不那么活躍,在選舉政治里權重較低。也有分析認為,哪怕有政治活躍傾向的用戶,也可能未必能被拜登爭取,特別是在巴以問題上,美國年輕人多偏向巴勒斯坦、批評以色列。TikTok用戶年輕人居多,可能導向親巴勒斯坦,并反過來批評民主黨政府。
所以,對于拜登政府而言,既然這部分選票損失無法動及筋骨,自然就可以舍棄。
從經濟上來說,其實TikTok的商家并不會像我們認為的那樣,TikTok一旦下架他們就“關門大吉”。
這就要說一下TikTok后續(xù)的使用情況。如果法案真的最終實施,TikTok被迫下架,作為美國的用戶,其實存量App可能還可以用,只是所有的應用市場都找不到TikTok了,但蘋果用戶可以用海外賬戶在海外商店下載,安卓用戶可以下載App后直接在手機安裝。也就是說,要用還是能用,只是長期來看,TikTok必然會慢慢被取代。
“商業(yè)渠道本來就是不斷變換的。”——至少美國政府可以這樣安慰受影響的700萬家美國中小企業(yè),TikTok賣不了東西,就去Facebook嘛——Meta就成了封禁TikTok的受益者,而扎克伯格正是民主黨的重要捐贈者。(據羊城晚報?羊城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