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防部披露,根據年度計劃及各方達成的共識,中國、伊朗、俄羅斯三國海軍于3月11日至15日舉行“安全紐帶-2024”聯合演習。
此次聯演以“共創和平與安全”為主題,位阿曼灣附近組織實施,旨在共同維護地區海上安全。聯演以反海盜、搜救為主要內容,分為港岸對接、海上演習、總結閉幕三個階段,有助于加強參演國家海軍之間交流合作,共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3月14日,“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發文披露,當地時間13日17時許,隨著中伊俄海軍參演艦艇靠泊伊朗恰巴哈爾港,“安全紐帶-2024”聯合演習海上演習階段圓滿結束。
報道披露了此次聯合演習海上演習階段諸多細節。
演習科目披露
“人民海軍”報道指出,此次聯演海上演習階段于3月12日至13日在阿曼灣附近進行,主要圍繞對海射擊、武力營救被劫商船等科目展開演練。
此前,中國、伊朗、俄羅斯還曾在2019年、2022年、2023年舉行聯合演習。對比之前,四次三國聯演科目均聚焦搜救、反海盜等。
軍事專家張軍社就此解讀稱,中伊俄歷次演習科目都聚焦非傳統安全領域,以反海盜、搜救為主要內容。而反觀美國和盟國在亞洲和歐洲舉行的聯合軍演,都與地區局勢相關。“其聯合演習科目進攻性很強,比如經常舉行所謂的‘奪島’演習,演習想定針對性極強,甚至一些參演指揮員的表態都劍指中國,嚴重威脅地區和平穩定。”
他還提到,此次中伊俄演習海域在阿曼灣附近海域,這里是重要國際海上戰略通道。“伊朗作為參演國之一,在其附近海域舉行演習是情理之中,并且三國在該地區開展演習有益于維護國際海上航道安全和地區海洋安全。”
《環球時報》3月13日還刊發評論文章《中伊俄聯演不是威脅,是安全紐帶》。
文章稱,阿曼灣就在霍爾木茲海峽入口處,全球每年大約1/5的石油運輸要從這里通過。共同維護這條通道的安全,保持地區海洋和平穩定,既是三方一致的目標,也是全球共同利益所在。
中方指揮
政知君注意到,在此次海上聯演中,中方在對海射擊、營救被劫持商船兩個主要課目中均充當指揮角色。
“人民海軍”報道披露——
3月12日中午,首個演練科目對海射擊展開,該科目由中方擔負科目指揮官。伊方艦艇布靶完畢后,三方艦艇呈單縱隊依次對海上目標進行射擊。當日晚上,他們還開展了夜間對海射擊、燈光通信演練等科目演練。
3月13日上午,隨著急促的戰斗警報響起,三方艦艇混編成2個任務分隊,迅速前出對伊方艦船扮演的2艘“商船”實施救援。
在中方烏魯木齊艦指揮下,中伊雙方6艘艦艇組成的1號任務分隊高速機動占領有利陣位,綜合運用艦載偵察設備對“被劫商船”實施偵察取證,查明“海盜”分布情況、活動規律及可能的火力點。隨后,中伊小艇向“被劫商船”尾部舷側隱蔽接近,做好登臨營救準備。
隨后,雙方特戰隊員利用掛梯隱蔽登臨“被劫商船”,迅速制服艙面“海盜”,控制駕駛室,奪占制高點,展開艙室搜索與“人質”營救行動。期間,擔 負警戒任務的各艦不斷調整艦艇陣位,確保艙面火力組有力支援掩護特戰隊員。在海空兵力配合下,特戰隊員安全解救“人質”。
052D型驅逐艦參演
根據國防部披露,此次聯演,中方參演兵力為第45批護航編隊導彈驅逐艦烏魯木齊艦、導彈護衛艦臨沂艦和綜合補給艦東平湖艦。伊方參演兵力為“阿爾博茲”號護衛艦、“賈馬蘭”號護衛艦等10余艘艦船。俄方參演兵力為“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沙波什尼科夫海軍元帥”號大型反潛艦。
資料顯示,烏魯木齊艦系我國國產052D型導彈驅逐艦,2018年入列。該型艦艇配備現代化導彈垂發系統,綜合戰斗力居世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烏魯木齊艦首次參加三國聯演。2022年,中伊俄位阿曼灣附近海域舉行聯合演習,烏魯木齊同樣是參演艦艇之一。
另外,梳理前幾次三國聯合演習,中方均派遣正位亞丁灣相關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艦船參演。報道顯示,2023年9月,海軍第45批護航編隊從山東青島出發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今年3月4日,第45批護航編隊結束護航任務,在亞丁灣海域和第46批護航編隊完成交接。
結束護航任務后,烏魯木齊艦、臨沂艦、東平湖艦從亞丁灣赴阿曼灣參演。
據政知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