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當時水快淹到嘴巴了,就在我準備放棄時,突然聽到有人跳下水破窗救援,感謝望江人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連日來,在安慶望江,一外地車輛不慎落水,村民們紛紛跳水救人的暖心事跡引發廣泛關注。
2月25日,大皖新聞記者對話獲救者,他們再次回憶起那驚險萬分但結局感人的一幕。
劫后余生的李德春和姐夫陳幫祥。
“兩度絕望又兩度重生”
今年48歲的李德春是貴州人,和妻子在蘇州一家制作沙發套的工廠工作多年。今年過完年后,他和妻子收拾行李,踏上了熟悉的打工之路。這一次,車上還多了他年近古稀的姐夫陳幫祥,老人準備跟著一起去蘇州玩玩。
因天氣原因,高速管控,李德春轉而駕車走國道、省道,途經望江縣鴉灘鎮。不料因為路線不熟和輪胎打滑,車子一頭沖下了路邊水塘。
“車子落水后,我趕緊讓他們解開安全帶,打開車窗,但車窗怎么也無法完全打開,水不斷往里灌。”2月25日傍晚,回憶起那突如其來的一幕,李德春仍心有余悸。
他告訴記者,當時,他們眼睜睜看著車子逐漸往下沉,他妻子也陷入了昏迷中,情況萬分危急。就在他們陷入絕望時,一陣陣砸車窗的聲音驚動了他們,原來是附近村民趕來下水施救。
希望來了!水性相對較好的他趕緊振作起來,用并不熟練的姿勢嘗試給坐在副駕駛的妻子人工呼吸。沒多久,他們相繼被村民救出,傷勢較重的妻子隨即被送往醫院救治。
當地村民跳水救人。
“再晚一分鐘,可能我們都沒命了!”陳幫祥則告訴記者,在此次事故中,他經歷了“兩次絕望”,但又“兩度重生”。
當時,陳幫祥坐在后排,發現車子落水后,他趕緊大聲呼救,但沒喊幾聲,水就很快淹沒了脖子,直逼嘴巴,那一刻他絕望了,“仿佛已經看到了死神”。這時,他突然聽到有人接連跳下水,救兵來了!每次有人跳下水,就發出“撲通”一聲,每響一聲,他就興奮一次,因為重生的希望就多了一分。
不過,因為車子翻滾,坐在后排的陳幫祥蜷縮在角落里,起初救援的村民并未發現他。眼看著小舅子夫妻二人被救出,他想呼救,但發現喊不出聲,這時他又陷入了絕望。
就在萬念俱灰時,他突然發現村民們再次折返回來,將他從車內拖了出來,這次,他真真切切感到自己重生了。
因為救援及時,被困的三人目前均已脫險,并無大礙。
“在陌生城市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三人著實受到了驚嚇,但當地的善行義舉又讓他們感到心頭一暖。
陳幫祥介紹,看到他們從冰水里出來渾身發抖后,當地村民又給他們提供了棉衣棉鞋取暖。在醫院時,醫護人員也給予了貼心關懷,甚至一些素不相識的患者家屬,在得知他們的遭遇后,還悄悄送來了日用品,這讓他們感受到了望江這座江邊小城的溫暖。
“我們之前從沒來過望江,甚至都沒聽過這個地名,但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卻給了我們家人般的溫暖。”回想起村民們奮不顧身跳入冷水救援和多方接力給予的關懷,李德春感動不已。
李德春告訴記者,他剛重新買了手機,辦了卡,便第一時間跟家里報了平安,但怕兒子擔憂,并未給孩子說。有了新手機后,他也從網上看到了事發時現場的視頻,不管是毫不猶豫跳水救人的村民,還是岸邊大聲幫忙呼救求助的村民,都深深觸動了他。“我能感受到他們是竭盡全力在救人,真很讓人感動。”在與記者的對話中,李德春說的最多的就是“感動”“感謝”,用他的話說,他發自心底地感謝望江人民的救命之恩。
“往后余生將銘記恩情傳遞善意”
談及接下來的打算,李德春說,他姐夫年事已高, 又受到驚嚇,可能會先讓他回去。待妻子完全康復后,他們夫妻二人還會繼續前往蘇州打工,一方面是那道工序只有他們夫妻會,廠里等著他們開工;另一方面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需要賺錢養家。
李德春。
不過,李德春告訴記者,在臨別前,他還有兩件事要做,一是他得知有的村民因為跳水施救,手機等財物受損,他想盡力補償;二是想制作一面錦旗,表達謝意。
李德春表示,劫后余生,也讓他更加懂得了珍愛生命、珍惜生活,在往后的日子里,他將銘記望江人民的恩情與善意,并傳遞這份愛心和善意,回報社會。
記者手記:
人生的悲傷莫過于絕望,人生的欣喜也莫過于重生。一次車禍,讓李德春一家在短短幾分鐘內同時經歷了人生的大悲大喜,也讓他記住了這個距離家鄉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和一群可愛、可敬的人。這一刻, 異鄉人變成了恩人與親人,不幸中有了萬幸。
望江縣舊名義鄉縣,因為“有義士助國平時難,被隋文帝旌為義鄉”。“義”作為望江的“標簽”也傳承了千余年。如今鴉灘鎮這群可愛可敬的村民,用善行義舉再次擦亮了望江“義鄉”的金字招牌,也讓“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煥發了新的風姿,熠熠生輝,可圈可點,動人心魄也暖人心窩。
大皖新聞記者 韓喻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