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底有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羊在圍欄處倒地疑似成片死亡,周圍有成捆的草料,不遠處還有黃羊群在活動。網傳視頻引發熱議,關于黃羊死亡原因引發討論,出現了投毒、病死、被其他動物捕獵、掛在鐵絲上纏死等猜測。
1月30日,據新京報報道,新巴爾虎左旗林業草原局回應稱已將現場維護,黃羊死亡原因還需專業人士調查,后續調查工作當地正在進行。
2月4日,此次黃羊死亡事件調查組專家畢俊懷教授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其中現場調查了5具完整的黃羊尸體,尸體無外傷,皮下幾乎無脂肪,瘦得皮包骨,胃內食物正常。關于是否因疫病死亡的檢測仍在進行中,死亡原因尚無定論。
媒體此前報道截圖
低于零下40℃的極寒氣候狀態
黃羊野外采食非常困難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據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對外公布的消息,近日,上萬只黃羊跨越中蒙邊境,從蒙古國遷徙至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二連浩特市等地,為冬季的內蒙古帶來了別樣的色彩。
黃羊學名為“蒙原羚”,為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加強,每年冬季,蒙古國大批野生黃羊都會跨境來到阿爾山等地覓食、停留。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各級林草部門多措并舉,為跨境越冬黃羊等野生動物保駕護航。
畢俊懷是內蒙古師范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學專家,也是此次受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邀請,前往事發地調查黃羊死亡的調查組專家。畢俊懷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詳細講述了黃羊死亡的調查情況。
畢俊懷提到,黃羊被發現死亡的地點距邊境線幾公里,主要在牧民家養家畜的草料點,當地牧民會在秋天打草時囤積牧草以供家畜過冬。畢俊懷描述,當地處于低于零下40℃的極寒氣候狀態,黃羊死亡區域的積雪厚度大概超過了30公分,野外采食非常困難。
當地林業主管部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置,內蒙古林業部門已經安排人員從當地的儲草戶購買了一批飼草,在黃羊可能路過及休息的地點增加放置了一批健康的草料。
黃羊死亡原因仍在調查中
尸體無外傷、皮下脂肪含量極少
專家組跟隨當地林業部門等到達現場后,翻查了5個已死亡的黃羊個體,未發現有外傷。從事動物學、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學40余年的畢俊懷,對現場一只已死亡黃羊個體進行了解剖。
死亡個體口、鼻、眼、耳以及肛門尿道等部位均無溢出物,“也就是說,這幾個個體外觀上很完整。經過解剖,個體內臟器官也很完整,無腫大、變色之類的病變情況。”畢俊懷說。
畢俊懷發現,死亡的黃羊個體幾乎處于皮包骨狀態,皮下該有脂肪積累的部位脂肪含量極少,幾乎沒有;肌肉呈現萎縮、脆弱的狀態;黃羊腸胃里有部分食物。畢俊懷等專家對黃羊死亡地點附近的草料,即牧民給家畜囤積的越冬飼料進行了檢驗,未發現霉變、涉毒等因素。
畢俊懷分析,黃羊此前因長期未采集到食物,長期處于營養不良狀態,在極寒環境下遷徙又消耗了大量熱量,原本體內囤積的脂肪被消耗殆盡,動物處于自身無法御寒、極度脆弱的狀態。
黃羊尸體沒有外傷,關于網友推測黃羊死亡系被鐵絲網劃傷,畢俊懷認為這并不存在,但他認為鐵絲網的確可能形成障礙,讓黃羊無法取食。按照當地牧民的習慣,草場按戶分割,牧民用鐵絲網作為圍欄分割,黃羊難以進入草場食用草料。
畢俊懷提到,當地農業畜牧相關部門已對死亡黃羊進行取樣,黃羊死亡原因尚無最終調查結果,目前尚在檢測中。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在1月31日發布文章《內蒙古各級林草部門為跨境黃羊保駕護航》提到,下一步,內蒙古自治區林草部門將持續加強常態化監測調查工作,及時掌握黃羊等野生動物在遷徙過程中發生的傷困情況,積極救助、強化執法,堅決遏止非法偷獵行為。
據紅星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