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今年60歲的張書保當了6年保安。當保安之前他也賣過燒餅。在賣燒餅之前,他其實是個木匠。從木匠到賣燒餅,他有兩年時間在醫院和家度過,原因是他在見義勇為中失去了左腿。2011年10月28日,是“中國好人”張書保生活的轉折點,是他無論過去多久都不會忘記的日子。
1月24日,張書保在合肥市淮河路香港廣場停車場工作。
意外
“危險,快跑,車沖過來了!”一聲呼喚,圍著的村民跑開了。張書保和張香政因為施救過于專注,來不及反應。就這樣,疾馳而來的大貨車軋得兩人血肉模糊,張香政當場死亡,張書保經過搶救活了下來,卻永遠失去了左腿。
2011年10月28日凌晨兩點,合淮路上一輛車追尾一輛停著的運輸車,車上6人被卡在了車內,不能動彈,只能喊著救命。聽到呼救聲的張書保和堂侄張香政連忙從家趕出來救人。
“這條路路況不好,經常有車禍發生,我們每次聽到呼救聲就知道出事了,都會出來救人,之前我們救人都沒事,就那次出事了。”張書保回憶。
二人出來施救,發現車被撞癟了,車里人被卡緊,考慮到不能給他們造成二次傷害,張書保只能拿出他做木工的撬杠小心翼翼地撬開卡在幾人身上的鐵塊。“當時也來了其他人幫忙,我們也打了120。”
其實,為了保障施救者的安全,現場也有指揮車輛的人提醒來往車輛注意。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張書保和侄子成功救出了五人。就在大家懸著的心快要放下時,突然一輛大貨車因嚴重超載根本來不及剎車,只能沖向人群。
“血肉模糊的,也看不出來哪里傷了,他們看我還活著,把我和車里獲救的人一起拉去醫院搶救了三天三夜,總算是活過來了。”時隔多年,說起那場事故,張書保很平靜。
煎熬
“命保住了,腿要截肢。”張書保聽到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想死的心都有了。他是一個木匠,是家里的頂梁柱,如果失去了腿,也就是失去了勞動力,不知道該如何繼續生活。這個時候,不僅是身體傷痛的折磨,心里的崩潰更讓他痛苦。
家里人只能一遍遍懇求醫生盡量救治,爭取不截肢。最后,張書保的左邊小腿沒保住,右腳跟腱殘缺很大,只能進行移植重塑。就這樣,張書保勉強保住了一條腿。但這個結果還是讓張書保心里崩潰。“十幾畝土地,這樣沒法種了啊!”
其實,除了失去左腿,張書保還有一個心結。獲救的幾個人和張書保被送進了同一家醫院搶救。為了救人,張書保重傷沒了一條腿,侄子更是為此沒了命。但讓人意外的是,獲救的幾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默默出院了。“連個招呼都沒打。”張書保說。
張書保記得,當時幾人傷得不是很重,但情況比較危急。“當時駕駛員被方向盤戳著心口處,不趕緊救他,就要死掉了。”張書保激動起來。
“我們是自愿救人的,沒想著要回報,也不會讓他們承擔醫藥費,只不過我們好心救了人,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卻連句讓人暖心的話都沒有。”幾個月里,張書保躺在病床上時常糾結這個問題。
有人勸張書保去找他們,但張書保拒絕了,因為后來的他站在獲救者的立場上把事情想通了。“當時他們出事故的車是拉磚車,幾個人肯定是農民工,為了卸貨擠在一輛車上,最后不幸發生事故,他們不說一聲就走了,可能也是怕我們萬一問他們要賠償。”張書保這樣解釋。
困境
漸漸地,張書保的心結有所紓解,但身體的殘疾卻讓他很難適應。2012年2月底,張書保出院后緊接著去了康復醫院做治療。同年,張書保獲得了“中國好人”稱號。但是,在康復醫院期間,妻子24小時的陪護還是讓他覺得自己“廢了”。
“本來是養家的人,現在卻要讓人養活,落差真的很大,心里難受。”張書保說,因為腿部殘疾,他只能坐輪椅或者拄拐杖。無論是吃飯還是洗臉,這些原本最簡單的事對于殘疾后的張書保來說都異常艱難。“洗個澡經常摔倒,有一次直接把塑料凳子都坐碎了,那段時間真是摔倒無數次。”
當時,張書保和侄子舍身救人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在張書保住院和康復期間,總有各級政府工作人員和社會愛心人士來看望和慰問。
張書保清楚地記得,有一次愛心人士去家里看望他,看見人快到了,他連忙想出門迎接,結果剛把拐杖伸出門口,直接陷進了外面的泥巴路,拔不出來,人還摔了。
張書保受重傷后,家里一時間沒有了經濟來源,還要支付高昂醫藥費,一直也沒得到肇事司機的賠償,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巴巴,小女兒甚至因此輟學,這成了他很大的遺憾。
無奈之下,2012年,張書保將肇事司機、車主和保險公司告上法庭。直到2014年,張書保才拿到了50多萬元賠償,還債后的他和妻子還找了師傅學做燒餅。失去了勞動力的張書保沒法子再繼續做木匠活。夫妻二人決定來合肥擺攤賣燒餅,因為腿部殘疾,張書保只能給妻子打打下手。
張書保受傷后,妻子肩上擔子更重了。不僅要低頭做燒餅、也要彎腰下地干活,回到家還要做家務和照顧張書保。“身體再累,只要事情沒做完,她也不歇,強行干活,把脊椎傷了。”說到這,張書保眼睛紅紅的。
謀生
生活中的種種不便與困難讓張書保內心變得有些脆弱,他暗自想著,如果自己能重新站起來該有多好。就在這時,安徽幫助各級好人的致敬行善者項目給張書保帶來了希望,為他解決了假肢費用。
2016年,張書保成功裝上了假肢。當年,因腳傷復發及各種原因,張書保和妻子最終放棄了燒餅生意。回到老家休養了一段時間的張書保決定再次來合肥謀生,這次他應聘了保安工作。
2017年,在壽春路古井百花大廈當保安的張書保看起來已與常人無異,但其實他正經歷著假肢的痛苦磨合期。“那一兩年,都覺得非常不適應,還在磨合期,回到家脫下假肢都是血淋淋的,我就拿碘伏擦一擦。”第二天,張書保照常上班去,因為疼痛,走起路來有些瘸。
看見張書保這樣難受還堅持去上班,妻子和幾個孩子常常是摸著眼淚勸他不要上班了,就呆在家里好好休養。但一向勤勞肯干的張書保并不愿意呆在家里什么也不干,所以忍著痛也堅持每天上班。
自從張書保受傷后,家里的農活還有家務活幾乎壓在了妻子身上。為了謀生,倆人咬著牙堅持,但由于過度勞累,2018年,其妻子腰椎受傷,動了個大手術之后躺在家休息,張書保也從合肥回老家照顧妻子。
“不能彎腰了,只能蹲下來撿東西。”一時間,張書保和妻子倆人都只能在家,無法工作,農活也沒有人干。回憶起那段時間下地干活的經歷,張書保滿是心酸。“既然地里種了瓜,我不能不管理就扔了。”
沒辦法,張書保只能一只腳拿一個紅色塑料凳跪在上面,一只腳拄著拐,手拿鋤頭清理雜草。這一塊清理干凈了,他再慢慢拿著凳子向前挪。同村人看到張書保如此堅強,驚訝敬佩之余,更多的是觸動和不忍。
安穩
一兩年后,張書保憑借毅力度過了假肢磨合期,他的保安工作也隨之更加順利。目前,張書保在淮河路香港廣場一處停車場當保安,主要負責指揮車主停車。
1月24日,最低氣溫零下7度,張書保照常上班,即便孩子在他出門前再三勸他請假休息。停車場門口,陽光下,張書保筆直地站著,眼睛卻時刻注意著來往車輛。
兩鬢斑白的他看起來卻精神矍鑠,面帶著微笑,因為他感受和傳遞著愛心的溫暖。身旁的廣告標牌上寫著“快樂是最好的營養品”,或許他也相信這句話。
這么多年來,張書保打心底里感激所有幫助他的人。“我還記得有一位裕豐花市的劉老先生托記者朋友給我帶來了六百元現金,還有一位江蘇姓楊的先生給我打款一萬元,還有……”
說起好心人,張書保遺憾的是自己至今不知道他們長啥樣,連道聲感謝也沒機會。于是,為了繼續傳遞愛心,工作之余的張書保積極投身公益,經常參加學校宣講、愛心義賣等。月工資只有2200元的張書保還堅持參與公益項目的捐款活動。
“我覺得挺高興的,自己現在雖然做不了大好事,但能做這些小的好事,已經很開心了。”張書保說自己因為救助他人不幸殘疾,但之后又得到了很多陌生的愛心人士的捐款,這是一種愛心的傳遞。
這幾年,張書保和家人們很有默契地漸漸不再談及那場事故。“再大的痛苦,我們也算是慢慢熬過來了,那件事我們就很少提了,不給自己添煩惱,開心一些。”
但偶爾想起在事故中不幸離世的堂侄子張香政,張書保很難受。“他們家比我們家更難,侄媳婦有三個孩子,如今我們各自在外打工,分散了,見面來往也少了。在老家時住一個村莊,會互幫互助。”
如今,張書保和妻子住在小女兒家里,幫忙照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也算安穩幸福。但有時夜深人靜,張書保躺在床上還是會想起那天,想起這些年的片段,他竟然沒有流淚。
心痛一會兒,張書保又會告訴自己不要多想,應該滿足當下,保護自己,幫助他人。“雖然失去了一條腿,但是救活了五個人,也救了五個家庭,不但不后悔,我還要幫助更多的人,將愛心傳遞下去。”張書保說。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許佳 實習生 劉桃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