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智取威虎山》選段是京劇現代戲中最經典的唱段,吉林省戲曲劇院院長、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倪茂才現身“梅綻新時代”——中國劇協梅花獎藝術團“送歡樂 下基層”走進安徽慰問演出,該演出也是“皖美過大年”2024年安徽迎新春文化惠民活動的重頭大戲。倪茂才表示,戲劇作品的傳承傳播,帶動了吉皖兩地的文化交流和文旅互動。
“眾所周知,追溯到230多年前,京劇的形成離不開徽班。我會告訴學戲的年輕人,為什么叫徽班,就是安徽的徽。”倪茂才直言,了解京劇的發展史要從“四大徽班”說起,追問“四大徽班”的故事要從安徽說起,“安徽的程長庚是咱們京劇的鼻祖。所以我說,咱們京劇的根、京劇的底、京劇的韻,就在安徽。”
在2023年“小梅花”評比的時候,倪茂才來做過一次評委,后來路過幾次,到安徽演出,這是第一次。倪茂才毫不掩飾來安徽演出的別樣心情,“很高興,為什么這么說呢?第一,來尋根問祖來了。第二,來到咱們安徽,向咱們的鼻祖匯報來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四大徽班進京有才有了今天的京劇,京劇走到現在,根基就在咱們安徽,徽漢合了之后,才形成了皮黃,后來評劇,京劇,一直到現在,對不對?”
談及“皖美過大年”,“梅綻新時代”的系列惠民演出,倪茂才表示這就是一種反哺,“我們的文藝作品可以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可以說來源于人民,從人民當中取之不盡的生活的源泉,經過藝術加工之后還原人民,還給人民。所以說,這次梅花獎演員進入到安徽演出,我感覺到特別特別接地氣,而且我們京劇呢,在這里面,就剛才我說的,回到家鄉來向家鄉人民匯報。”
“《智取威虎山》選段,是京劇現代戲當中最經典的唱段之一。二黃轉西皮,結合得完美無瑕、行云流水。這段唱腔,在傳統戲當中幾乎是沒有的,這是一個極大的創新。”倪茂才表示,我們今天的創作要在此基礎上繼續前行,需要創作者繼續提升功力,“把傳統唱腔研究透徹,才能將創新因子不露痕跡地揉進去、唱出來,這就是守正創新。我們怎樣擁抱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把它傳承下去,戲劇文化是一個重要載體,戲劇工作者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去年安徽省的文藝院團去吉林參加了“精彩夜吉林”演出活動,倪茂才還清晰記得,黃梅戲《天仙配》參加長春文廟廣場主題專場演出,近萬名觀眾現場觀演的盛況,“黃梅戲在全國家喻戶曉,在吉林的認知度、傳唱度同樣非常高。比如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孩子們說這個歌曲好聽啊。我解釋說,這不叫歌曲,是戲,是黃梅戲。”倪茂才表示,這個小故事說明,膾炙人口的黃梅曲調在大東北也流行,“今后兩地將合力開展藝術創作、演出交流、人才培養等,同時按照聯合創作、成果共享的原則,推動新劇目創作。走出去、請進來,是兩省探討標志性文化品牌的共同話題。”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