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月18日,大皖新聞記者從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了解到,去年安徽發放人才購房、農民工購房補貼10億元;房地產投資、銷售總量保持在全國前9位;一、二手房交易面積合計7642萬平方米,與2022年基本持平。2023年,安徽新增住房公積金繳存額1033.5億元,同比增長10.5%。此外,2023年整市、整縣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全年可完成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投資1390億元,總量躍居全國前5位。
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域“認房不認貸”
2023年,安徽下調購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域“認房不認貸”,推進二手房“帶押過戶”,發放人才購房、農民工購房補貼10億元。全省房地產投資、銷售總量保持在全國前9位,一、二手房交易面積合計7642萬平方米,與去年基本持平。
同時,安徽統籌棚改安置房、保租房、公租房建設,新開工棚戶區改造18.38萬套、竣工16.38萬套,實施公租房保障81.35萬戶,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12.33萬套(間)。推動老舊小區樓道、環境、管理“三大革命”,改造老舊小區1273個,惠及居民24.08萬戶。
新增住房公積金繳存額1033.5億
安徽穩步實施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支持新市民、青年人全額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全省新增住房公積金繳存額1033.5億元、提取498.3億元、發放公積金貸款395.6億元,同比增長10.5%、24.9%、18.7%。38萬繳存人提取住房公積金租房安居。
同時,推動城市片區更新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修訂城市體檢技術導則,完善城市體檢指標體系,在16個地級市和59個縣(市)全面開展年度城市體檢,以城市體檢發現問題為重點精準實施城市更新。
完善城市更新配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滁州、銅陵城市更新國家試點和38個城市更新片區建設,實施合肥衛崗王衛、蕪湖大礱坊等重點更新項目407個、片區化改造面積171.8平方公里,完成投資457億元。
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2023年,安徽加快城市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弱項,更新改造市政排水管網1905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1萬噸/日,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80%以上。
更新改造城市燃氣管道等地下管網4360公里。
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消納場所建設,全省建筑垃圾年處理能力達3045萬噸。
強化城市排水防澇項目儲備,申報增發國債項目163個,獲批43個、58.29億元,居長三角第1、中部第2。
整市、整縣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全年可完成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投資1390億元,總量躍居全國前5位。
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全省40.2%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
2023年,安徽新增城市停車泊位48.85萬個,其中城市公共停車泊位8.44萬個。 全面提升城市園林綠化品質,新增、改造城鎮園林綠地面積2900萬平方米,建設“口袋公園”288個,新增城市綠道688公里,開放共享城市綠地304處、面積1473公頃。申報阜陽、亳州、天長、含山等9個市、縣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加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全省地級市供水基本實現規范化管理。
安徽歷史建筑數位列全國第3
2023年,安徽省新增歷史文化街區2片、總數37片,新增歷史建筑146處、總數6147處,歷史建筑數位列全國第3。
去年,新增城市生活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 2950噸、餐廚垃圾日處理能力1045噸,16個地級市基本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地級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3.8%,高于全國3.6個百分點。在全國首屆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中,安徽榮獲“垃圾分類全民齊點亮”活動10個市級獎項,獲獎城市數位列全國第二。
同時,深入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目前一期工程建成運行,二期工程啟動實施,應用場景拓展至燃氣終端(工商戶和家庭)、瓶裝液化氣、水環境治理及消防、電梯、窨井蓋等領域,并逐步向縣城覆蓋,實現對5.6萬公里燃氣、供水、排水等管網和537座橋梁實時監測,累計發布三級以上預警1200余起。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實習生 張燕 徐寒鈺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