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回想起來救命之恩尚未報答,應該知恩圖報,才能心安??墒菚r隔六十多年,雖經多次尋找打聽,均無下落。找不到她,如何報答呢?”這是祖籍安徽的李同俊老人2005年在筆記本上寫下的心聲。就在幾天前,老人懷著多年的遺憾在臺灣離世。1月13日,老人的外孫女蕭女士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這本泛黃的筆記本,其中一張女孩的畫像和幾頁文字才揭開這段塵封70多年的往事。
圖為李同俊為李正鸞女士畫的畫像。
生死關頭獲兩根金條換命
1月15日中午,記者聽蕭女士講述這段多年前的故事?!巴夤菂⒓涌箲鸬睦媳?,抗日戰爭勝利之后留在南京工作。”蕭女士介紹,其外公22歲時在南京某處擔任管理員,負責圖書登記、壁報抄寫等工作。
1948年7月的一天晚上,李同俊遭遇了差點讓其喪命的事情。根據筆記本上的講述,當晚一位長官在他寢室的皮箱里發現了槍支,但他本人并不知曉為何會有手槍在房間。
“在那個年代,有武器很大概率會被判處死刑,即使外公是被冤枉的?!笔捙空f,當晚外公就被迫簽下了檢查表,長官告訴他只有拿金條才能保命。
但一位背井離鄉的年輕人身上根本沒有什么錢,哪來的金條換自己的命呢?根據講述,李同俊悲憤交加又無助地坐在宿舍,心想自己應該就此喪命了。沒想到的是,這時有人來敲他的房門。此人正是畫中這位名為李正鸞的女生。
事情在此時迎來了轉機。李正鸞將一個沉甸甸的紙包交給李同俊,并說“不必多說,爭取時間”轉身離開,包裹里正是兩根金條。李同俊來不及思考便上交金條后成功保命。
多年想報恩卻打聽不到人
這樣的救命大恩,李同俊豈能不放在心上。事情過去了幾天,李同俊平安無事,并照常工作,但心里總是惦記著當晚的事。后來,李正鸞再次去圖書室借書,并安慰李同俊,“事情過去了,不要悶悶不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通過詢問,李同俊才知道女孩剛好聽到他被審問,發現事態嚴重,決定出手相救。李正鸞走了30分鐘山坡路回家悄悄拿了哥哥收藏的金條交給李同俊,這讓他十分感動,并承諾一定歸還。
李同俊在筆記本上這樣回憶當時自己的心理活動,“雖然只是短短幾句話,其中包括很多意思,有誠意,有關心,有安慰,有鼓勵,沒有花言巧語,沒有虛情假意,完全出自自然心意,實在高尚可貴。”
李同俊一直牢記恩情,但沒想到半個月后,因為戰亂,李同俊南下,李正鸞也跟著家人回到了蕪湖鄉下老家。自此,倆人再也沒有見過。李同俊用盡各種方式依然打聽不到恩人的消息。
圖為李同俊在筆記本上寫下的感激話語。
蕭女士說,其外公的筆記里面有寫到,和李正鸞相識就在圖書室。李正鸞常常寫文章投稿,李同俊幫她刊發。筆記本中有10頁內容完整地記敘了事情前因后果以及自己對恩人的感激之情。除此以外,多年間李同俊老人也常在不同的文章中零散表達了他對李正鸞的感恩以及想要尋找恩人的急切,并精心為李正鸞畫了一張畫像作為紀念。但遺憾的是,老人這幾十年來的打聽都沒有任何消息。
外孫女想幫老人完成心愿跨海感恩
蕭女士說,“外公寫下這段故事的時間距離事發已經很多年,但透過他的文字,還是可以深深感受到外公當時的緊張、害怕、無助、驚喜和感謝,我知道他真的非常想報答李正鸞的救命之恩!”
圖為李同俊年輕時的照片。
蕭女士告訴記者,她也問過母親是否知道這段故事,得到的答案是聽老人提起過,但不知具體情形,直到老人去世,這本被他珍藏幾十年的筆記本才被家人看到,于是知曉了這段感人的往事。
就在一周前,李同俊老人去世。其外孫女蕭女士和家人便想幫助老人完成心愿,希望能夠通過社會各界的力量找到李正鸞女士或者其后人。“我們想找到李奶奶本人,然后很想通過她了解和外公之前發生的事情,并且告訴她外公一直都沒有忘記她,我們想要替外公表達感謝?!?/p>
“李正鸞,透過外公筆記里面的資訊推測,她應該也是安徽人,如果還在世,應該已經90歲左右了。”蕭女士表示,即使希望渺茫,還是很想試試看。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如果您有相關線索,歡迎撥打大皖新聞的熱線電話0551—62639900反映。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受訪者供圖)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