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國家衛健委《7歲-18歲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評價》在華東師范大學發布。在這份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新標準中,學齡孩子的體力活動水平推薦量,不僅包括中高強度體力活動時間,還給出了“視屏時間”,即:除教育部門安排的線下課堂教學和線上視頻教學時間外,兒童青少年平均每天其他用途的視屏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
體力活動與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密切相關。在我國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水平亟待改善的背景下,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托,從2016年開始,由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牽頭,在全國范圍內選取26個省市自治區的137所重點實驗室基地學校分別進行了體質健康測試、體力活動問卷調查和加速度計的測量,收集體測和問卷調查數據103213人,加速度計的數據2310人。最終形成了我國7歲至18歲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強度對照表、體力活動調查問卷以及體力活動推薦項目、強度和時間等一系列體力活動評價工具和推薦建議。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在這份國家行業標準的“體力活動水平推薦量”中,首先是“中高強度體力活動時間”,推薦兒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累計中高強度體力活動時間宜不少于70分鐘,其中每天至少進行1次持續10分鐘或以上的中高強度體力活動。而“體力活動形式”方面,推薦兒童青少年日常體力活動以有氧運動為基礎,同時每周宜進行不少于3次的增強肌肉力量和促進骨骼健康的抗阻運動。該標準稱,視屏時間(screen time),則是指看電視、使用電腦、使用手機和其他帶有電子屏幕設備的總時間。
作為教育部首屆全國高校健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華東師大體健學院院長季瀏牽頭主持標準制定,他認為,“這對于促進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高,養成積極的生活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和作用?!蓖瑫r,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中小學衛生健康促進中心、煙臺大學、太原工業學院、西藏民族大學也參與了標準研制工作。
當天,另一項重要成果——教育部“全國學校健康教育視頻課程”也在全國高校健康教育教學研討會上正式發布。全國高校健康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在教育部體衛藝司支持和指導下,經過近兩年努力,推出了這一大中小學健康教育一體化的視頻課程,成為我國第一套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全學段的健康教育視頻課程。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課程由華東師范大學總體設計,全國高校和中小學200余名專家和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共同打造,山東教育電視臺負責拍攝和制作。其目的在于解決當前大中小學健康教育師資不足、課時不夠、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等現實問題,幫助因各種原因不能開展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學校,可以通過視頻課程完成相應學段的健康教育教學。
“每個學段水平均涵蓋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預防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安全應急與避險5個領域的內容?!奔緸g教授介紹,全套視頻課程總計80課時,其中,義務教育1-9年級54課時,高中10-12年級18課時,大學8課時。此外,每節視頻課均嚴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選取和組織課程內容,在標題語言、內容深度、呈現方式等方面也充分考慮不同學段水平學生的認知和身心發展特點。
教育部體衛藝司體育與衛生教育處透露,新冠疫情過后,學校健康教育回到常態化的運行軌道,健康教育面臨的新問題值得共同商討和解決。教育部在2023年全面實施全國健康學校建設計劃,把健康學校建設作為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舉措,作為推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作為系統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
據上觀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