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聞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10月13日,孫卓、符建濤被拐一案將在深圳市南山區法院一審宣判。在宣判前夕,大皖新聞記者趕至深圳,見到了孫卓生父孫海洋,孫海洋精神狀態不錯,也很忙碌,電話總響個不停,大多是尋親家長或者是媒體。10月12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也在現場與孫海洋進行了對話。
大皖新聞現場對話孫海洋。
關于尋親——“最害怕過節,每家都在團圓的時候,我的孩子在哪里?”
記者:尋子14年,這一路您走得很不容易,現在感覺好多了吧?
孫海洋:這14年還不如讓我去坐牢,至少沒有那么痛苦。每次出去找孩子,都是在半夜回來,因為找不到,怕家里人失望,沒法交代,他們也不會問我,但是我知道,他們對我是有希望的。特別是過年過節時,有時候,一句話說得不對,全家人就都沉默下來,不說話了,真的難受。現在踏實了,一家人在一起很開心。
記者:尋子過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孫海洋:最多時,一天接到40多個騙子的電話,但我對他們沒有那么憤怒,明明知道對方是騙子,還愿意過去見他們,甚至半夜12點都去。因為有人給我打電話,我才覺得有希望,找孩子能夠引起人們關注,證明廣告有效果,三天不接到一個騙子電話,會感到絕望。
記者:您現在是“尋子界的頂流”,平時是不是也有很多尋親家庭來尋求您的幫助?
孫海洋:我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因為我的孩子找到了。看到那些還在找的家長太痛苦了,深深地理解,因為放又放不下,找又找不到。所以,我平時會跟他們走得很近,互相幫助。
關于案子——“希望法院重判重罰,嚴懲他們。”
記者:接到法院通知開庭宣判電話時,您在做什么?
孫海洋:接到電話那天很巧合,正好是10月9日晚上,孫卓是2007年10月9日晚上被偷走的,7:42分,吳某龍用玩具小汽車、青芒果片,把他騙走。每年那晚我都會琢磨,當時就在想,吳某龍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把孫卓綁走的,是不是捂著口鼻,還是用藥了,有沒有打他,就這個時候,突然法院電話來了,說13號要宣判,很巧。
記者:對于一審宣判,您有什么期待?
孫海洋:希望法院重罰重判,嚴懲他們,別讓這個案子成為一個不好的樣板。如果結果和預期差距很大,會上訴。
記者:您和律師一直在呼吁“拐騙和拐賣統一量刑”,為什么?
孫海洋:是的。因為孩子是被強行綁走的,拐騙和拐賣對丟孩子的家庭造成的傷害是一模一樣的,要統一量刑。希望可以通過這個案子,推動法律的進步。
記者:開庭半年來,您在等待宣判時的心情如何?
孫海洋:離4月7號開庭確實半年了,但我很平靜,我不慌,可能時間法庭調查的時間越長越好,會查實更多的證據,也許能查出不止偷走這兩個孩子。吳某龍侄子在庭上都曾說過,吳某龍經常帶孩子來。
記者:庭審時,兩名被告人有沒有道歉?
孫海洋:沒有。吳某光說,不關他的事,不知道是叔叔偷來的孩子,以為是私生子。吳某龍也狡辯,他被抓到時,面對監控,還不承認拐走了孫卓,是當庭才承認孫卓是他拐走的,但他不承認買賣,說自己是在做好事,是撿孩子,太壞了。這不是笑話嗎?
記者:孫卓會不會出庭宣判?
孫海洋:他不會出庭,一個是高考時間緊,一個是這些不好的東西,不想他聽到、看到。吳某龍在庭上一口狡辯,一點歉意都沒有,這么惡的人。
關于未來——“希望天下無拐,不要再有人販子偷孩子。”
記者:找到孩子后,您的生活、心理有什么改變?
孫海洋:其實,最開始幾天很不習慣,知道孫卓在家里吃飯、睡覺,心里很開心,但早上一起來,頭腦還不太清醒時,一眼瞥見墻角那幾萬份尋人啟事,怕得很。第二天、第三天都是這樣,就把那些尋人啟事趕緊丟掉。現在好了,感覺到是真實的了,就像做了一場夢。
記者:對于未來生活,有什么規劃?
孫海洋:想案子快點結束,16年了,希望法院重判他,才算真正結束。之后,一家人健健康康,看著孩子們好好長大,再想把生意做得更好,盡我所能幫助那些沒有找到孩子的家長,回家團圓,希望天下無拐,不要再有人販子偷孩子,這是家破人亡的天大的事。
孫海洋和妻子在深圳家中。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殷志強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