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5月26日,武漢市財政局、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在《長江日報》刊登了聯合債務催收公告,要求包括知名企業統一集團等259家公司及時償債。由于涉及金額多,數量較大引發關注。記者注意到,除了一些企業之外,武漢多個區的財政部門也在催收名單之列。
前期已采取相關措施對債權催收
記者在這則由武漢市財政局和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債務催收聯合公告中看到,武漢市財政局已公告委托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全權處置該等債權。
公告表示,武漢市財政局、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前期已采取郵寄送達等方式對該等債權進行了催收。目前,這些債務人及相應擔保人仍沒有向武漢市財政局履行相關債務。請下列各債務人和相應的擔保人以及債務人。擔保人的承繼人自公告之日起立即向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履行相關法定償債義務。
此外,武漢市財政局還單獨發布了一條財政歷史借款委托處置授權公告,對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的情況進行了說明。
這條公告顯示,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資成立了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的國有獨資企業,是負責武漢市各類不良資產處置的專業平臺。公告提到,對于該局發放的財政歷史款全部委托給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全權處置,并明確了提起訴訟和仲裁等諸多法律權限。
區級財政部門也在催收名單中
記者梳理發現,在財政歷史借款清單中,被催收的259家單位中欠款最高的達2354萬元,為東風武漢輕型汽車公司。在天眼查等平臺上可以看到,該公司2022年度報告中,企業經營狀態為停業。
欠款最少的為來自農科所的1萬元。此外,知名企業統一集團欠款1000萬余元,多個單位都有上百萬的借款。該表還備注,所列借款金額為借款本金,利息等主從權利按相關合同約定和法律規定履行。
記者查詢發現,除了一些企業和科學研究所等機構之外,武漢多個區的財政部門也在催收名單之列,包括漢南區財政局、蔡甸區財政局等。值得一提是,黃陂區財政局和江夏區財政局均有兩筆借款,其中江夏區財政局的借款累計超過了一千萬元。
不難看出上述催收可能面臨了一些“陳年舊賬”。記者查詢發現,清單中多個企業的主體資格雖然存在,但經營資格已經取消。如武漢大學甲乙木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營業執照被吊銷,欠款達到150萬元,武漢軟件研究中心1992年營業執照被吊銷,欠款也有35萬元。但上述名單中存在的企業停業或參保人數為零等情況,并不能免除其債務。
公告并未對債務形成原因說明
有多位律師向記者證實,通過發布公告的形式進行催收,是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常見的做法。一來起到警示作用,二來從三年訴訟時效角度考慮,公告也是起到中斷訴訟時效的作用,保證債權人有勝訴權。
但值得關注的是,上述公告并未對債務形成的原因進行說明。5月27日上午,就上述問題背后債務形成原因,記者聯系了武漢市財政局相關部門。有人士為記者提供了一位該局資產管理處負責人的聯系方式,但記者多次撥打,該人士并未接聽手機。
不過從武漢市審計局官方網站2021年的一篇《加強財政借款管理 防范財政資金風險》文章中,或能一窺端倪。
文中表示,在對各單位進行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時發現,不少單位都有財政借款行為,財政借款呈現出賬齡長,規模大,用途復雜的特點。有些借款因為單位破產、拆遷或者人員賬務交接不全等原因少則三五年長則數十年掛賬不還,或者因為歷史原因,長年積淀,越滾越大,導致賬齡較長;所借款項既有用于城市基礎建設、政府主導的重大項目、墊付土地收儲成本等經濟建設方面的,也有用于應對突發事件、行政事業單位支出、重點工作臨時周轉等方面的。
提供財產線索可獲酬金
記者還注意到,為了為最大限度地實現債權回收,此次受到委托的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還希望借助社會力量幫助催收。
該公司在財政歷史借款清單的備注中有一段說明。說明稱,為最大限度地實現債權回收,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3個月內,任何單位或個人可向我公司(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相應債務人(見債務催收聯合公告所列表格)的資金、實物、權益等財產線索,經我公司審查核實后,我公司愿與最先提供有效財產線索的單位或個人根據我公司規定簽訂服務協議,并依據服務協議的約定向其支付酬金。我公司承諾對提供債務人財產線索的舉報人的身份予以保密。本公告僅具有要約邀請的效力。
目前是否有人提供線索?是否已對清單內債務人提起訴訟?5月27日,記者多次嘗試聯系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在公告中留下的電話,未能獲得接聽。
大皖新聞記者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