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副教授“跨欄”進學校一事引發熱議。北京日報記者12月21日從北京大學獲悉,該校正在有序推進開放,在平衡校園秩序的同時,盡可能滿足社會需求。
日前,北京大學工學院副教授李植關于自己“跨欄”入校的文章在網絡上引發關注。李植在文章中表示,北大自2008年起開始進門查證件,而此前北大是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進。自2019年開始,北大在校門口安裝了閘機和人臉識別設備,需要人臉識別或核驗證件后方可進門,因李植未授權北大使用其個人信息,加上查驗證件太耗費時間,他往往直接跨過閘機欄桿就進去了。
對此,北大表示,該校推出多種舉措服務,保障校內外人員入校。
保衛部、計算中心、校友辦公室等聯合開發各類人員預約入校系統,開放校外人員多渠道入校服務。自主研發校門小程序應用平臺、閘機數據管理中心、游客數據服務平臺等,為校門服務來訪人員提供多種入校核驗方式。強化校門執勤保安員服務培訓,突出接待程序、風紀風貌和問題處理,提升校外人員通行效率,注重優化來校體驗。建立保障出入校工作的數據小組,24小時提供專業保障,為入校核驗、值班值守、來訪應訴等提供準確的信息服務。運用數據治理,測算人員出入、存量情況,綜合校內活動、校園容載能力等因素,動態調整入校方式、入校人數規模等。為校內賓館住宿人員、參加各類活動人員等提供多次出入校服務保障。正在自主研發出入校服務平臺,為各類來校人員提供多方式、多條件入校服務,最大限度滿足社會人員入校需求。平臺計劃2024年新學期啟用。進一步了解元旦、寒假期間社會人員入校參觀的需求,結合校內具體情況,在參觀名額、入校方式等方面進行適度靈活調整。
記者注意到,北京高校正在有序開放校園,截至目前,北京外國語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建筑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多所高校明確向社會開放校園,社會人員刷身份證入校。
在北京日報微博此前發起的投票中,絕大多數網友支持高校開放,超半數網友表示,高校開放時需要保證在校師生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不受過度干擾。
據北京日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