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5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陸軍部隊在中緬邊境我方一側舉行實戰化演訓活動。
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田軍里空軍大校25日公布了這一消息。《解放軍報》26日刊發題為《堅決維護中緬邊境安全穩定》的評論文章稱,此次演訓旨在檢驗戰區部隊快速機動、邊境封控、火力打擊等作戰能力,時刻做好應對各類突發情況準備。該報另一篇消息引述現場指揮員的介紹稱,此次實戰化演訓預設多種情況,實兵實裝拉動,遠程快速機動,多天連貫實施,重點檢驗部隊快速機動、火力打擊等多種作戰能力,展示解放軍堅決捍衛國家主權、邊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意志、勝戰能力。
據緬甸主流媒體《緬甸環球新光報》24日報道,一支從中國進入緬甸的貨車車隊在緬北撣邦西北部木姐鎮遭受襲擊,100多輛貨車被燒毀。此外,緬北城鎮老街上周也遭火箭炮襲擊,導致至少10人死亡。
24日晚,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發布緊急提醒稱,當前緬甸北部果敢老街地區沖突持續,在當地滯留的中方人員安全風險高企。中國駐緬甸使領館提醒在老街地區的中方人員盡快轉移撤離,遠離沖突地帶。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當天上午發布的另一條消息顯示,陳海大使23日在內比都分別再次會見緬甸副總理兼外長丹穗和緬甸軍隊相關負責人,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
《解放軍報》26日在評論文章中寫道,中緬有著2000多公里邊界線,作為山水相連的近鄰,中方始終堅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中緬關系。近期,由于多種原因,緬甸北部數個地區爆發武裝沖突,造成人員傷亡,安全形勢復雜嚴峻。中方高度關注緬北有關沖突,敦促相關各方立即停火止戰,開展和平對話,避免事態升級。同時,中方還從人道主義出發,付出巨大努力,妥善安置并配合緬方救助避戰人員,積極協助第三國人員借道中國撤離。評論文章說,維護好中緬邊境的安全穩定,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和福祉所在。
相關專家表示,依據國際通行做法和中緬兩國兩軍相關協議,我有關部門會向緬方通報我組織軍事演習事宜。據路透社25日報道,緬甸軍方和國家管理委員會發言人佐敏吞說,緬方已經接獲關于此次演習的通知,演習旨在維護邊境鄰近地區的穩定與和平,沒有違背中國不干涉緬甸內政的原則。他在官方社交平臺上表示,“中緬軍事關系牢固,兩軍友好合作不斷加強”。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解放軍上一次在中緬邊境組織聯合演訓是在2017年3月。在演習數周前,撣邦北部果敢地區發生的軍事沖突造成包括平民在內大約30人死亡。當時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戰區陸軍、空軍部隊在中緬邊境我方一側進行陸空聯合實兵實彈演習,以檢驗部隊快速機動、精確毀癱、立體封控、聯合打擊能力。
從解放軍兩次中緬邊境演練不難發現:快速機動、邊境封控、火力打擊是重點需要檢驗的三種能力。“這三種能力是部隊進行邊境防衛管控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軍事專家張軍社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首先,快速機動能力直接影響快速反應能力,比如當邊境地區一旦發生意外或沖突事件,需要解放軍快速抵達事發地點、占領有利陣位、做好戰斗準備,這是最基本的一種能力。只有做到“召之即來”,才能有效應對各類突發情況。其次,邊境封控能力是邊境防衛管控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一旦有外部武裝勢力貿然闖入我邊境,解放軍能在第一時間對該地區進行封鎖控制,同時讓事態控制在有限范圍內,確保不會危及我邊境地區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第三,火力打擊能力就是運用各種兵器火力對擅闖我邊境地區的敵對武裝勢力進行打擊,既能做到“召之即來”,也能做到“來之能戰”。
張軍社說,“只有不斷提高這三種能力,才能鍛造為國戍邊的鋼鐵長城,才能有效捍衛國家主權、邊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當然,演習都有一定的震懾性,對有關方面也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據環球時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