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微信公號“航材之聲”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鈦合金專家、材料科學家、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員曹春曉,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1月23日凌晨1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公開資料顯示,曹春曉1934年8月6日生于浙江上虞,195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曹春曉長期以來從事航空材料研究,是中國航空工業鈦合金研究和應用創始人之一,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航空報國金獎”“中國鈦科技終身成就獎”等榮譽。
曹春曉同時還是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材料科學家、鈦合金專家。
1964年,曹春曉與同事共同提出以TC4鈦合金葉片和盤研制作為我國航空用鈦的突破口。1965年,他率領課題組制成某發動機第一級壓氣機轉子葉片。
曹春曉曾說自己有兩個心愿
在2017年暑期院士專家系列科普講壇上,曹春曉做了關于航空材料的演講。他在演講中講到,我們國家的軍用殲擊機的鈦用量也在不斷提升。我們殲8用鈦很少是2%,殲10用鈦4%,殲11用到15%,殲20用到20%,殲31用到25%,也算比較多。我們的運20跟美國的C-17是相近的。美國的C-17叫環球霸王和我們的運20雅號叫鯤鵬,用鈦量都是10%左右。其實兩個等級都差不多。
在戰斗機和運輸機之外,曹春曉還參與了國產大飛機項目,從立項到研發,見證了C919等機型發展的每一步。
談及自己的愿望,曹春曉表達了兩個心愿。第一個愿望是希望新型的國產飛機能夠早日投入使用,“我能坐上新的國產飛機”。
第二個夢想是關于航空發動機。他說:“我們還是比較落后的,所以希望我們國家真正的航空發動機能夠早一點做出來,而且要做得很漂亮,質量也很高。”
據紅星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