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小孩子寫大文學”,11月15日,第35屆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頒獎儀式在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如約而至。
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已走過42年
今年,是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提升為國際性獎項并落戶上海寶山的第10個年頭。全球兒童文學愛好者們共赴一場國際兒童文學界的盛會,共同感受閱讀的溫暖與力量。
應征作品穩中有進
本屆文學獎共收到來自海內外997部(篇)應征作品,其中文字獎參評作品502部(篇);繪本獎參評作品495部(其中海外繪本215部),較往年數量穩中有進。海外征集方面,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阿根廷、秘魯、幾內亞、烏克蘭、芬蘭等多個國家均實現零的突破。
英籍華裔圖畫書作家、插畫家郁蓉榮獲本年度特別貢獻獎;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湯素蘭獲得杰出作家獎;20種作品獲得大獎及提名獎;青年兒童文學作家廖小琴、常笑予,圖畫書作家吳華超等獲得本年度華語新人獎。
郁蓉(左)獲特別貢獻獎
郁蓉將靈動的東方剪紙藝術和簡潔灑脫的西方鉛筆素描造型巧妙融合,獨創了一種明亮、開朗,巧思不斷又童心爛漫的“蓉氏”圖畫書,已在20多個國家出版,并屢次榮獲重要的全球圖畫書獎項。她用畫筆在全世界小讀者心中播下喜愛中國文化的種子,也贏得了國際同行對中國圖畫書的贊譽。
《笨狼的故事》《阿蓮》《驢家族》……湯素蘭的兒童文學作品,不僅走入了中國千家萬戶,也翻譯成多種語言,走入各國孩子心中。她從傳統文化和民間故事中汲取養料,在童年的鄉村記憶和當下的城市生活中捕捉人性的光芒,游弋于童話、繪本、小說、戲劇等兒童文學王國的各個花園,用愛的眼睛觀察童真對于人性的力量,歌頌天真自然之美。
湯素蘭(右)獲杰出作家獎
“我從事兒童文學寫作已有近40年時間,獲得這個獎是無比珍貴的,但我們從事寫作時要忘記它,重新出發。”湯素蘭珍愛兒童文學,“人的一生是從童年逐漸走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童年是我們出發的地方,是一個無限生長的地方。”
對湯素蘭來說,兒童文學是面向未來的文學,靈感的獲得來自于現實關懷、民間煙火和傳統文化,“從《笨狼的故事》到《尋找林木森書店》,我向大地去尋找我的根基,從現實生活中獲得創作靈感,也得到過傳統文化的藝術滋養。”
兒童文學需要想象,想象是輕盈的。但湯素蘭對一句話印象深刻,“它要輕得像鳥,不要輕得像羽毛”,“因為鳥兒是有生命的。兒童文學的生命,一定來源于大地。”
獲獎作品墻
“升級”10年碩果累累
圍繞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寶山區還打造了品牌體系。原創插畫展已進入第9個年頭,面向全球所有愛閱讀、愛繪畫的少年兒童和繪畫愛好者。今年插畫展圍繞“遇見”的主題,先后收到來自30多個國家近200位插畫師的800余件作品。青年插畫師胡一凡創作的《吸呼》系列插畫作品獲得年度大獎。
名家進校園活動與文學獎共同走過10年,已經走進35所學校,10個城市,舉辦了近百場活動,20余萬人次參與其中。今年終評評委張弘將和特別貢獻獎得主郁蓉將一起走進寶山實驗小學,通過網絡線上直播,聯動新疆葉城縣第四小學的師生們共同參與。
觀眾欣賞原創插畫展作品
今年陳伯吹童書屋走進上海書展,首度使用AI人工智能技術,將閱讀與互動體驗相融合,成為熱門的打卡項目;2022年文學獎首次亮相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相關活動現場,受到國內外展商的熱情關注;品牌活動還相繼進入上海圖書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少兒圖書館等全市多處文化地標以及地鐵車廂、公交車站等公共空間。
42年來,作為國內唯一的國際性兒童文學獎項和中國連續運作時間最長、獲獎作家最多的文學獎項之一,文學獎碩果累累。2014年,提升為國際性獎項后,累計參評國家近60個,累計參評海外作品數量超1500部。
從上海出發,從中國出發,通過文學獎這個國際舞臺,一本本精彩的獲獎作品被世界各國的讀者所了解、品讀、喜愛。2016年,剛獲得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不久的中國作家曹文軒問鼎國際安徒生獎。2016年度作家獎獲得者朱成梁的作品《團圓》在海外得到廣泛的傳播。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原創插畫展獲獎者、著名插畫師熊亮,兩度入圍國際安徒生獎提名,并成為此項比賽的評委之一。2018年以來,“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還連續多年參加博洛尼亞童書展。
在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也將中國文化與價值表達無縫嵌入,讓更多人欣賞中華文化之美。
據澎湃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