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蘇德超火了。這位學者的普通話并不標準,卻憑借課堂上的系列“靈魂拷問”吸引了眾多年輕人。
蘇德超在講臺上
放棄看似平淡的一輩子換來100天的輝煌人生,你愿意過這樣的生活嗎?我們的生命的幸福和快樂取決于什么?為什么我們沒做什么事,卻依然覺得很累?什么是真正長久的快樂?
“靈魂拷問”之后蘇德超教授往往會給出具有啟發性的思考“我們的快樂不來自于鄙視鏈而是來自內在的體驗。”“我們要健康一點不然就自己把自己變成了工具”
蘇德超講課語句截圖
除了課堂,討論也可以發生在辦公室,甚至是飯桌上。話題的由頭也可以是數學、量子力學乃至心理學,最終引向辯證法、認識論、自由意志等嚴肅哲學命題。
最近,MBTI人格類型走紅網絡很多年輕人自稱“i人”,即內傾型人格蘇德超在課堂中講到“i人遇到心理挑戰時,一定要尋求外面的幫助就算你是手機,也需要充電啊”話題#教授說i人遇到困難別自己扛#登上了熱搜榜單
熱榜截圖
廣泛的話題背后是蘇德超教授對通識教育的關注。
他長期擔任武漢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曾獲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特等獎讓原本冷門的哲學課在武大校園里爆火可謂“一座難求”
蘇德超在講臺上
2018年一篇《形而上學的親吻》讓蘇德超受到關注教室里的意外停電并沒有阻止這堂冷門課程的進行蘇德超和他的學生們在黑暗中聊了足足2個小時一時傳為美談哲學如同一絲光亮,照進了現實生活
黑暗中的哲學課堂
為了跟更多年輕人交流2022年,蘇德超開通了短視頻賬號他的視頻作品往往是長達幾分鐘的課堂片段卻吸引37萬抖音網友關注
在網絡上,蘇教授有很多“名場面”比如在飯桌上和朋友聊“什么學科最難科普?”“你離開了公式,對數學無法科普但是一旦引入公式,就無法科普。”視頻傳到網上,竟吸引超過34萬網友點贊
蘇德超在飯桌上談科普
對于年輕人關心的熱點話題蘇德超教授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很多人因為精神內耗而感到困擾蘇德超認為首先要解除因內耗產生的自責心理內耗可能是因為追求完美往往內心細膩豐富其次是去行動,挑戰自己
借助網絡平臺的科普蘇德超最終的落腳點是人文精神在他看來,文科不同于科學相比于效率和速度更需要沉浸感,和思辨、討論“真正的好課,或許并不在于上得多快而是上得多慢”
這些具有思辨性的討論引起了網友的共鳴很多人感慨蘇教授的“靈魂拷問”充滿思辨又富有溫度生動詮釋了大學的意義
部分網友評論
據中國新聞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