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地方人事聯動調整,繼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唐登杰赴山西任省委書記后,山東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陸治原由山東入京,出任民政部黨組書記。
10月31日,民政部官方網站信息顯示,陸治原已任民政部黨組書記。
就在三天前,10月28日,新華社發布消息,日前,中共中央決定:唐登杰同志任山西省委委員、常委、書記。空降地方執掌山西前,他任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陸治原、唐登杰,今年正省部級官員已調整多人。
年初至今還有青海省委書記信長星轉任江蘇省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陳剛轉任青海省委書記,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轉任湖南省委書記,吉林省省長韓俊轉任安徽省委書記,海南省省長馮飛轉任海南省委書記。
陸治原:曾在陜西、遼寧、山東三地任職
新任民政部黨組書記陸治原是陜西綏德人。他生于1964年,今年59歲,是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曾在陜西、遼寧、山東三地任職,如今進京履新民政部。
陜西是陸治原重要的成長歷練地,他從西安市財政局預算處工作人員,一步步成長為省部級高官,官至陜西省副省長。
履歷顯示,20歲時,陸治原到陜西財經學院求學。該校是以央行為主,央行和陜西省雙重領導的財經院校。后該校與其他院校以及西安交通大學合并,組建為新的西安交通大學。
畢業后,他先是在延安財經學校任教,之后又回到陜西財經學院攻讀研究生,1993年進入西安市財政局,仕途生涯由此開始,7年后成為市財政局副局長,之后轉戰地方。
歷任西安市閻良區區長、區委書記,灞橋區委書記,榆林市市長,渭南市委書記等職,2018年成為陜西省副省長。
值得一提的是,綏德縣是榆林市下轄縣,離任榆林市市長時,陸治原還曾公開發表文章表達對家鄉的惜別之情。
據《榆林日報》當時刊發的文章《榆林,我熱愛的家鄉》,陸治原說,他是家鄉榆林的一棵小草,根其實是深深扎在這片土地上的。其也提到了諸多民生問題,他認為“百姓為天,民生事大”。
2018年,陸治原離開陜西,北上遼寧任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2021年跨省到山東任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2022年6月任山東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直至如今履新。
青島是山東省第一經濟大市,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接近1.5萬億,位列山東省地市第一名。在向海外推介青島時,陸治原曾提到,青島開展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著力打造24條重點產業鏈,抓好海洋領域重大工程、項目,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
除了實體經濟,城市管理也為陸治原所看重。今年9月下旬,青島市委舉行了“城市管理擂臺”,陸治原說,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是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舉措,要一體推進城市更新建設和管理,持續打好城市管理攻堅戰、持久戰。
唐登杰:起步于技術員,兼具部委、地方、央企工作經驗
今年9月28日,官方發布消息,藍佛安任財政部黨組書記,不再擔任山西省委書記。一個月后,唐登杰空降山西,任省委書記。
唐登杰生于1964年,今年59歲,江蘇建湖人(上海出生),高級工程師,第二十屆中央委員。
他曾在上海市企業以及地方黨政部門歷練多年,之后在軍工央企、工信部、福建省、國家發改委、民政部任職,兼具部委、地方與企業工作經驗。
20世紀80年代,17歲的唐登杰考入同濟大學,學習工程機械專業,畢業后成為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的技術員。
之后經歷多崗位歷練,先后擔任過上海采埃孚轉向機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副總裁,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
2001年,時年37歲的唐登杰由企轉政,任上海市工業工作黨委副書記、市經濟委員會主任。2003年2月任上海市副市長,是當時上海最年輕的副市長。
唐登杰任上海市副市長8年,曾分管工業、農業、商業、旅游等方面工作。外界曾評價稱,他積極地招商引資,為上海布局了能源儲備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任上海市副市長期間,唐登杰還曾在國防大學國防戰略研究班學習。2011年他由上海市副市長轉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之后成為董事長。
媒體報道提到,在其任內,唐登杰順利推進了集團的相關戰略,到2015年,集團公司營收入達4404億元,利潤總額達到282億元。
2017年5月,唐登杰由軍工企業到部委任職,任工信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國家航天局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黨組書記。
同年12月,他空降福建任省委副書記,省政府黨組書記、副省長、代省長,次年1月正式就任省長。
2020年7月,唐登杰由福建省回到部委,任國家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正部長級),2022年2月任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如今他又由部委空降地方,成為山西省委書記。
今年10月28日,山西省委召開全省領導干部會議。唐登杰在講話中表示,山西是華夏文明搖籃,是著名革命老區,是國家重要綜合能源基地。“從今天開始,山西就是我的新家鄉,我就是山西人了。”
唐登杰還提到,要造福三晉人民,促進就業,辦好教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據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