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08年,合肥兩名小學生獲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在當年的報道中,兩人是因“加拿大一枝黃花”(下文稱一枝黃花)驅殺蚜蟲的試驗研究得此殊榮。15年過去了,該項試驗研究成果咋樣了?11月1日,記者進行了跟蹤回訪,并采訪了相關專家。
事件回顧
小學生因研究一枝黃花殺蟲劑獲市長獎
2008年10月,在合肥市第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獎大會上,馬新元和王聞捷兩名小學生獲獎,兩人的科技創新項目《加拿大"一枝黃花"驅殺蚜蟲的試驗研究》,在當年的全國第2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榮獲金牌,也獲得當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公開報道顯示,馬新元和王聞捷在報紙上看到一枝黃花入侵省城包河區的消息,在指導老師幫助下,兩人在實驗室里研究出一枝黃花殺蟲劑的最佳配比,用實驗數據證明一枝黃花提取液對田間蚜蟲的驅殺效果良好,在噴灑72小時后驅殺效果平均可達95%,并對人畜安全,無污染。
在當年的試驗中,為測量到最佳濃度和驅殺方法,曾做過8次分組實驗,結果發現,用1:50的濃度噴灑,48小時內驅殺率97%,但考慮到經濟效益,最實用為1:100的濃度噴灑,72小時內驅殺率也能達到93%。
對試驗的成果,曾有公開報道稱,中國農藥研發與推廣協會副會長余伯翁表示,選用一枝黃花作為植物源農藥原料,把沒用的甚至需要花費巨資去剿滅的有害植物變成有用植物,大大節約了社會成本,這種原材料價格幾乎為零,其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跟蹤回訪
試驗后未進行后續研究
目前,一枝黃花被列入 2023 年1 月 1 日正式實施的《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是我國重點管理的重大農林入侵物種。當前,一枝黃花在我國仍呈迅速擴散蔓延趨勢,新的入侵點不斷出現。
2023年2月,《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中,特別提到“嚴密防控外來物種侵害。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完善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控制清除等全鏈條監管體系。實施加拿大一枝黃花等外來入侵物種滅除行動。”
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2021年11月,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質安所雜草研究室對合肥市一枝黃花發生情況調查,發現目前在合肥市各區均有發現,在空置地發生情況較為嚴重。2023年10月份,在大皖新聞記者的探訪中,也注意到這一現象。
多名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防治和清除一枝黃花是一項常規和持續性的工作,“根除”一直是困擾的難題。
15年前,《加拿大"一枝黃花"驅殺蚜蟲的試驗研究》呈現了試驗的相關數據,并受到獎項肯定,如今該項研究進展如何?11月1日,記者聯系到有關人員,他向記者介紹,對當年指導兩名小學生試驗一事仍有印象,但其此后未進行后續的研究。
11月1日中午,記者也輾轉聯系到了王聞捷。“當年老師帶著我們做試驗,但時間太久了,細節記不清了。”他坦言,當時做過這項試驗后,因學業就沒有時間再繼續。此后自己有了其他愛好,大學選擇了計算機工程專業。
觀點
提取出的成分應用前景是核心問題
就相關技術的研究,11月1日,記者也采訪到安徽省綠色農藥研發與應用工程實驗室的一名專家。他表示,植物源農藥活性成分提取分離技術發展到現在,相關工藝已經非常成熟,并且大多數活性成分的提取過程也不復雜。他也提到,當前植物源農藥的應用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比如印楝素、苦參堿農藥等應用已較為廣泛。
該專家告訴記者,如果只是全面評價加拿大“一枝黃花”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分別將其主要活性成分鑒定出來,這些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活性成分含量太低,那規模化生產應用也就沒有意義。“例如,一枝黃花精油的殺蟲、抑菌等生物活性,已有部分研究報道。”
他進一步介紹,提取出來的成分有沒有應用前景才是核心問題。“就工業化生產來說,考慮的是產業化的可行性。比如,提取制備的提取物中活性成分含量非常低、分離工藝繁瑣的話,其開發成本就非常高了,導致工業化量產就不現實。”
建議
嘗試綜合防治和利用是一個思路
另一名學術界專家告訴記者,一枝黃花是菊科,屬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原產于北美洲。作為外來入侵物種,目前主要通過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方法防除,在一枝黃花幼苗期或割除發芽后,可以選擇效果好的內吸傳導性除草劑進行防治。
“如通過人工或機械鏟除等物理方法鏟除,可以在一枝黃花種子成熟前將其地上部分連同地下根狀莖一并清除,防止再生。”其表示,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方法對一枝黃花進行綜合防治,還可以將其變廢為寶,實現綜合利用。
“比如將一枝黃花植株用作食用菌養殖的基質,將新鮮莖葉用作牲畜飼料,利用其所含有的一些代謝產物進行生物農藥的研究等。”其表示,就提到的一枝黃花提取殺蟲劑的方法,即應屬于綜合防治和利用的一個典型例子。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