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鼩鼱(qú jīng)外型酷似老鼠,是一類起源于6000多萬年前的小型哺乳動物。近期,安徽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副教授陳中正在鼩鼱科長尾鼩鼱屬分類和系統演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他在喜馬拉雅地區發現2個哺乳動物新種,分別為墨脫大爪鼩鼱、雪山大爪鼩鼱,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動物學專業期刊上。近年來,陳中正多次前往和喜馬拉雅—橫斷山地區進行實地科考,除了發現2個哺乳動物新種,他還采集到一個潛在新物種標本,今后將在獲得更多標本后,再對其進行正式描記。
三年多野外調查 多次前往喜馬拉雅地區
2017年,科技部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安徽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副教授陳中正承擔了其中一個子課題,對喜馬拉雅地區小型獸類多樣性和分布格局進行研究。
“鼩鼱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類群之一,最小的鼩鼱僅有2g左右。其中,長尾鼩鼱是喜馬拉雅地區最為常見和最具有代表性的鼩鼱科動物,但是目前的相關研究并不多。”陳中正告訴大皖新聞記者,根據已有的分類體系,長尾鼩鼱是一個單型屬,僅包含1個物種——大爪長尾鼩鼱,以及2個亞種。“不過,由于長尾鼩鼱屬的分布區交通不便,采樣困難,該屬分類體系長期存在爭議。”
為了厘清長尾鼩鼱屬的分類與系統演化過程,從2018年起,陳中正開始了長達三年多的野外調查,每年4-5月、9—10月都會前往喜馬拉雅—橫斷山地區進行實地科考,與他同行的還有幾位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科考隊員。三年多時間里,科考團隊先后前往高黎貢山和喜馬拉雅地區(墨脫、察隅、米林)等地,采集了大量小型獸類標本。
陳中正(藍色上衣)在野外。
“我們先是在昆明集合,然后開車前往目的地,以墨脫為例,從昆明開車到那里需要3-4天時間。”陳中正說,墨脫縣位于喜馬拉雅山最東端南麓,與印度毗鄰,是喜馬拉雅山以南唯一一個中國縣城,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所確定的全球重點保護的200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墨脫地勢北高南低,在短短的40km內有超過7000多米的海拔跨度。”陳中正解釋說,正是因為這里有著巨大的海拔落差、完整的氣候帶譜、復雜的地理結構以及豐富的物種資源,為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提供了理想場所。
研究大量標本 發現2個哺乳動物新種
墨脫是我國最后通公路的縣城,由于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給科考團隊帶來了不小的考驗。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高原反應和高海拔寒冷的氣溫,此外,還遇到過道路塌方被困、落石擋路等各種突發狀況,一路走來實屬不易。
“因為高原反應,大家入睡很難,醒得也早。”陳中正說,為了節省時間,他們隨身帶著帳篷、睡袋等必備物資,沿途就地扎營、做飯,“在海拔4000多米扎營,夜里零下10度以上,就算是帶著很厚的睡袋也會很冷,到了早上,帳篷甚至睡袋外層結的都是冰。”不僅如此,墨脫被稱為是“中國雨都”,全年大部分時間都在下雨,年降雨量在2300mm以上,部分區域可達5000mm,科考隊員們經常飽受大于和螞蟥的折磨。“螞蟥是墨脫的一大‘特色’,簡直無孔不入,即使做了很好的防護也很容易就爬到身上吸血,回想起來仍心有余悸。”
即使是在這樣近乎惡劣的條件下,科考團隊還是堅持了下來并帶回了大量的珍貴標本。研究過程中,他會將標本與已知物種進行頭骨、外型等形態學對比,并借助DNA技術進行分析,如果遇到與現有標本有明顯不同的潛在新物種標本時,是陳中正最激動的時刻。
“就以這次發現的新物種之一——墨脫大爪鼩鼱來說,在對比時能明顯看到它比已知的大爪長尾鼩鼱尾巴更長、牙齒更細。”不過,陳中正也表示,哺乳動物發育過程中也存在個體差異,要想確定為新的物種,一般需要有5個以上的標本具有共同的穩定的形態特征,并且通過基因測序來證實確實屬于不同的支系。
發現的新物種之一——雪山大爪鼩鼱。
發現一個潛在新物種 將獲取更多標本
“一直以來,墨脫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很難開展,所以對于墨脫小型獸類的調查記錄非常有限。”陳中正告訴大皖新聞記者,近期,在墨脫及其周邊的調查中還發現了大量的小型獸類新種和新紀錄,比如如墨脫鼴,煙黑缺齒鼩等,說明墨脫及其周邊地區小型獸類多樣性可能仍被低估。
據了解,陳中正發現的新物種,如墨脫大爪鼩鼱、雪山大爪鼩鼱在墨脫都有分布,其中,墨脫大爪鼩鼱的標本采自西藏墨脫海拔2100-2830m,雪山大爪鼩鼱的標本則采自于林芝(墨脫、米林、察隅等)2560-4200m的高海拔地區。值得一提的是,陳中正在墨脫海拔2100m采集到了一個標本,其體型大于小大爪長尾鼩鼱,但顯著小于其它3個物種,“這意味著可能也是一個新物種,但是由于標本較少,以后我們在獲得更多標本后,再對其進行正式描記。”
多年來,陳中正一直從事哺乳動物分類、系統演化和保護工作,主持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等10余項科研項目,多次帶隊深入我國青藏高原、橫斷山區、皖南山區和非洲肯尼亞等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域開展野外調查,發現哺乳動物新屬1個、新種10余個。“對新物種的溯源有助于探索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動物的演化與適應過程。”陳中正說,雖然這條道路并不平坦,但收獲與樂趣并存,他認為,新物種的發現為人類了解自然打開了一扇小小的窗口。“不同物種還意味著不同的基因,為我們提供新的遺傳資源,也蘊含著一些潛在的經濟價值。”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