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長安街知事微信公眾號報道 近期,中美關系出現緩和的跡象。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率團訪華,得到中方的高規格禮遇。此前,中美兩國還成立了經濟、金融工作組,旨在加強經濟領域溝通。
但另一方面,美國官員近幾周對中國發出警告,稱預計本月就會更新限制向中國出口半導體和先進人工智能芯片的規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政府將在去年10月出臺規定的基礎上,新增限制條文并填補漏洞。
為什么事實證明了制裁效果有限,美國政府依然堅持這條路?如何看待美國目前對華策略?美方的哪些話能信,哪些不能信?
長安街知事聯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微信公眾號:人大重陽)推出“全球治理大家談”欄目。美國《地緣政治經濟報告》創始人、外交政策專家賁杰民(Benjamin Norton)就中美關系、“一帶一路”倡議等與記者進行了分享。
美國的目標已悄然改變
知事:美國在半導體領域限制中國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但即便如此,在美國的芯片封鎖下,中國企業華為今年仍然推出了新手機,搭載的是中國自研芯片。這是否可以證明美國對華“科技戰”失敗了?
賁杰民:首先我們需要看清,美國在這場“科技戰”中的目標到底是什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曾明確表示,華盛頓的目標是阻止中國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個徹底的失敗。
美國實際上承認了無法完全阻止中國的技術進步,所以現在的目標是保持領先地位,讓中國始終位于身后。
這就是美國的虛偽之處。雖然美國經常強調競爭的意義,但美國公司對來自中國同行的競爭卻持抵制態度。這些美企中有不少都得到了美國政府的補貼,與華盛頓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美國這些禁令的根本目的是阻止中國公司同美國公司競爭,本質上是操縱游戲規則,阻止公平競爭。
然而中國的發展卻有增無減。美國越是依賴制裁,制裁作為武器的威力就越弱。美國沉迷于制裁,不惜違反國際法,這種做法無意中助長了被制裁國家的獨立意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制裁不僅會失去效力,還會變得無關緊要。
而且通過對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國的制裁,還讓這些國家越走越近。它們也專注于培育自己的技術優勢,以求擺脫對外國實體的依賴,展示了將逆境轉化為自強機會的能力。
知事:為什么事實證明了制裁效果有限,而且還可能會刺激中國自力更生,但拜登政府依然堅持這條路呢?
賁杰民:在美國,政治和經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大型企業的政治獻金發揮了關鍵作用。
研究顯示,超過90%的參眾議員候選人通過砸錢贏得選舉。要想在美國成為政治家,你必須得到大企業的支持,尤其是硅谷和大銀行的支持。這些私營實體只以盈利為目標,希望保持其在全球的壟斷地位。美國政府正在向這些企業的利益“看齊”,努力扼殺華為等中國公司的競爭潛力。從長期來看,這種做法可能會適得其反。
美國的問題在于,所有的決策基本上都是短期的,主要受到這些大型企業的季度股息驅動,而不是5年、10年甚至20年的長期戰略。正是這種短視,導致了美國經濟的去工業化,向金融投機的轉變。
華盛頓的許多政策都使其經濟變得更加脆弱和不穩定,少數寡頭卻變得更加富有。這一群體在政治體系中的影響力又進一步限制了重大變革。
許多國家都說:你永遠不能相信美國
知事:近期中美關系似乎在好轉,有觀點認為,這是美國向中國妥協的標志,說明美國先扛不住了,所以不得不放下身段,與中國握手言好。但也有觀點認為,在這些友好姿態的同時,美國對華的制裁、圍堵、脫鉤并沒有停止,仍然步步壓迫。所以這可能是美國的煙霧彈,是在迷惑中方,讓中方誤以為美國改變了對華態度。您如何看待美國目前對華策略?美方的哪些話能信,哪些不能信?
賁杰民: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說,你永遠不能相信美國。
伊朗經歷了慘痛的教訓。美國是《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協議”)的簽署國之一,這項協議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支持,被寫入了國際法。結果呢?特朗普當選總統,單方面宣布退出了協議,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承諾,也違反了國際法。
你也可以問問美國的土著居民,美國曾簽署了許多條約,保證會尊重他們的主權,然后發生了什么?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如此:先宣稱會做些什么,然后很快違反承諾,因為原來的承諾不再符合其經濟利益。
美國現在面臨的問題在于,它與中國的經濟深度融合,以及曾經有意地去工業化,導致如今“脫鉤”是不可能的,就連“去風險”的概念也很荒謬。
美國的經濟嚴重依賴金融服務業,這導致實體生產大幅減少。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美國制造業占全球制造業總產值的比重約為14%,而中國占比高達30%,遙遙領先。
華爾街、私人銀行、投資基金和“禿鷲基金”占據美國經濟的主導地位,這些公司管理著數萬億美元的資產,它們的增長速度呈指數級,遠快于實際GDP增長。為少數富人管理財富的實體擁有比整體經濟增長更快的資產增長,意味著這個國家正變得越來越不平等。
在這種形勢下,美國如何發展新的產供鏈,實現再工業化?它根本做不到。更不幸的是,美國在政治上也失靈了。
奧巴馬與伊朗達成一項協議,特朗普上任就會單方面廢除。如果拜登政府簽署了一份文件,特朗普再次當選怎么辦?或者德桑蒂斯成為總統怎么辦?美國不僅有背信棄義的歷史傳統,還有新政府上臺就拋棄上任政府政策的傳統。你不能完全信賴美國,這是一個經濟和政治功能失調的國家。
幸好中國、俄羅斯和許多其他國家已經認識到,未來取決于跨地區的經濟一體化,比如亞洲或“全球南方”的合作。
中國正在展示資金利用的新方式
知事:上月,往返于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和奧蘭多市的高鐵線路正式開通,運營速度僅為每小時200公里。這趟高鐵線總長度為378公里,單程時長為3小時,耗時比駕車僅僅少30分鐘。據報道,第1天正式運行時,還意外撞死了一位橫穿鐵路的行人。今年,美國已經發生了不少于三起運送危險化學品的列車脫軌事件。拜登說,美國曾擁有世界第一的基礎設施。那么如今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什么落后了?
賁杰民:美國的基礎設施正在經歷字面意義上的“崩潰”:橋梁在坍塌,火車在出軌。這是美國經濟結構的金融化和幾十年來實施新自由主義政策的惡果。這些政策將資金從基礎設施和生產投資中抽離,流向了金融投機,催生了巨大的投機性資產泡沫。這實際上無法改善人民的生活,只能使一小波富人受益。
鐵路行業盈利并不豐厚,卻是其他行業所需的基礎設施。但在美國,不僅銀行是私有的,所有的基礎設施也都私有化了,鐵路,公路、供水系統、電網和電信網絡已經或正在加速私有化。大企業(特別是車企)頻繁游說政客,阻止在鐵路方面進行大量投資。美國的“高鐵”速度很慢,無法與中國或其他東亞國家相比。
等到美國想要修建大型基礎設施時,問題又來了:資金從哪兒來?誰將從中受益?這就是美國的困境。為了修鐵路,不僅要與強大的汽車游說集團抗衡,還要確保獲利豐厚。如果一個項目在美國不盈利,它通常就不會開花結果。
相關報道截圖
知事:既然美國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捉襟見肘,為什么還在過去三年中,每年都提出一個聲稱要資助發展中國家搞基礎設施建設的倡議?美國媒體還特別喜歡把這些倡議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比,您對此有何看法?
賁杰民:美國喜歡造新詞,說“我們有新項目”,承諾“我們將開發所有這些項目”,但實際上開發的項目非常少,要么沒做成,要么建設時間比聲稱的晚了很多年,還貴得多。美國只是因為目睹了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才聲稱自己也要努力發展基礎設施項目。
這就是為什么這么多國家,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在發展基礎設施方面尋求與中國合作,因為中國會說到做到,而美國在“畫餅”方面無出其右。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絕對是不可思議的壯舉,在許多方面深刻地改變著世界。
首先,多年來,“全球南方”國家迫切需要基礎設施投資。美歐不斷宣稱自己是他們的朋友,會幫助他們,然而情況卻往往相反。
在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之前,印度的制造業比1947年獨立后的更龐大。在殖民期間,英國企業為了把印度變成英國商品的傾銷地,摧毀了印度先進的紡織工業。殖民體系崩潰后,美西方國家采取了新殖民主義政策,聲稱他們將幫助這些新興發展中國家發展。
西非的許多國家一直在法國的控制下,包括他們的貨幣,被稱為西非法郎(FCFA)。那么,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了嗎?他們的基礎設施建設起來了嗎?
當然沒有。這就是為什么許多非洲領導人常開玩笑說,每次西方官員訪問非洲,他們就會受一通教訓。而每次中國來訪,他們將有機會建起一座橋、一個醫院、一個港口。
中國用“一帶一路”倡議向“全球南方”國家表明,中國會幫助他們發展基礎設施,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帶一路”倡議是革命性的。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通過它的實施,中國正在展示如何利用資金促進生產和幫助全球發展經濟,而不是專注于金融投機。這一點雖然討論得不多,但我認為至關重要。
西方那些奉行新自由主義的國家,都在處理生產出來的盈余(盡管美國長期存在經常賬戶赤字)。比如挪威,該國擁有龐大的主權財富基金。這些資金投到哪里去了?投資于西方企業的股票,這將增強這些企業的實力;投資于美國國債等債券,這將為美國龐大的經常賬戶赤字提供資金;投資于房地產,這將進一步擴大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泡沫。
10月3日,由中企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剛果(金)薩卡尼亞陸港項目舉行落成典禮。圖源:新華社
而中國在上述選擇之外,還將資金投入到有形的基礎設施,投入到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實體。因此,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銀行正在逐漸去美元化,減少持有的美國國債。
中國還將利用這些過剩的資金和盈余來促進全球經濟發展,通過幫助其他“全球南方”國家,中國不僅促成了更多互利合作,還找到了一條富有成效的盈余投資途徑,并創造了新市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