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羅漢堂關閉,阿里巴巴將淡出對于社會事務關注”的這一傳言,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在10月8日晚間表示,該消息不實,阿里巴巴對數字經濟創新的關注和投入從未減弱。隨著1+6+N組織變革持續推進,羅漢堂的組織關系、團隊構成、工作重點將有所調整,數字經濟研究工作以及羅漢堂研究生態由羅漢數字經濟研究院繼續開展,羅漢堂、羅漢堂品牌繼續存在。目前,新團隊、新工作的啟動正在加緊籌備和推進。
圖源:阿里巴巴集團官網
10月8日,有媒體從知情人士處得到確認,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羅漢堂在存續了1930天后將正式關閉。這一決策是阿里巴巴為應對當前經濟和社會的挑戰所作的戰略調整的一部分;同時,原羅漢堂總裁陳龍也會暫時退隱,對于他接下來的去向并未回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羅漢堂的部分業務將保留在阿里巴巴內部。對于羅漢堂的關閉,有分析人士認為,關閉羅漢堂意味著阿里巴巴將淡出對于社會事務的關注。畢竟,羅漢堂主要是作為一個學術機構存在,在其職能范圍內已發揮了學術研究的價值。
曾有六位諾獎得主加入,被希望存在300年
2018年6月26日,研究機構羅漢堂在浙江杭州成立。該機構由阿里巴巴倡議,全球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多領域的頂尖學者們共同發起,將一起研究與科技創新伴生的社會經濟形態變化等課題。阿里方面稱,羅漢堂的研究成果將為全社會服務。
此前一天,15名全球頂尖學者已齊聚杭州,與包括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內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管理層進行兩天的閉門探討。
據了解,羅漢堂的首批學術委員會的15位成員以經濟學家為主,包括6位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羅漢堂表示未來會邀請更多全球頂尖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等跨學科、多領域的學者加入。
“科技的高速進步改變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好處的同時,更要理解科技給社會帶來的挑戰并思考解決方案。作為一家科技公司,阿里巴巴有責任傾盡全力研究如何幫助社會適應科技進步并迎接隨之而來的挑戰。這也是我們倡議成立羅漢堂的初衷。”馬云在和學者們交流時說,阿里巴巴將邀請全世界頂尖學者在一個開放、合作的研究平臺上為此一起努力,但羅漢堂不是為阿里巴巴而建的,通過羅漢堂累積的觀點、研究報告和成果,是為全世界服務的。
他說,阿里巴巴成立的時候就說過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在羅漢堂成立之前,他希望湖畔大學、達摩院和馬云教育基金會比阿里巴巴能夠更長久的存在。“今天宣布羅漢堂的倡議,我希望羅漢堂也能存在300年。”
擔任原羅漢堂總裁的陳龍曾是長江商學院的副院長,他于2014年加入螞蟻金服,成為該集團戰略部門的負責人;隨后在2018年開始負責羅漢堂的業務。
他此前在公開場合表示,羅漢堂的主要工作是解決伴隨生產力發展而來的生產關系問題。“打破原有的學術邊界,思考我們商業的場景,討論如何擁抱技術,如何讓社會上最多的人得到幫助。”
與達摩院相輔相成
羅漢堂的成立與阿里巴巴旗下另一機構的成立關系密切。
就在羅漢堂成立的半年前,阿里達摩院于2017年10月成立,二者還有一個共同點是,都由螞蟻金服提供資金支持。陳龍說,2017年10月,阿里巴巴成立“以科技創新世界”的達摩院,3年投入1000億元探索前沿科技。但科技快速進步,總會伴生出經濟和社會形態、社會治理、人們生活方式等各領域的變革。那么,社會各個層面應該如何預見、擁抱和適應這些變革?這些課題將由羅漢堂來進行研究。“簡單來說,達摩院是研究解決未來問題的先進生產力,羅漢堂是研究隨之而來的生產關系。”陳龍說。
中國城市報綜合自中新經緯、封面新聞、澎湃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