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突然情緒變得消極、悲觀;同事最近常說厭世的言論;家人生活習慣發生360度大改變……注意!這有可能是TA們發出的自殺預警信號!
今天是“世界預防自殺日”,一起來看看預防自殺,我們能做些什么?
TA們,是重點關注人群
大多數專家認為,TA們是我國現階段自殺預防的重要人群:
老年人:步入老年后,隨著疾病、孤獨、喪偶帶來的負面情緒接踵而至,老年人容易產生輕生念頭。
青少年:自殺已經成為青少年首位死因。學業壓力、校園霸凌、戀愛受挫等問題再加上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抗壓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導致青少年自殺、自傷現象越來越多見。
另外,還有一類人群同樣有著較高風險,那就是產后抑郁的媽媽們。由于產后女性生理和心理產生巨大的變化,彼此之間相互影響,使得女性在產后非常容易產生情緒或心理問題。如果從家人、伴侶處沒有獲得鼓勵、理解和幫助,只有無盡的貶低、指責和批評,非常容易誘發她們自殺行為的發生。
這些預警信號需要注意
研究顯示,90%以上的自殺者在自殺前都會有意識、無意識地發出預警信號。TA們會在情緒上變得消極,各項生理和認知功能減退,出現厭世的言語和與慣常不一樣的行為改變。具體來說,有以下表現:
消極的情緒:指情緒低落、悲觀,常常不明原因地落淚,對身邊的人和事物都不感興趣或者興趣減退。
各項功能的減退:指身體疲乏易累,記憶力變差,注意力難以集中,睡眠變多或者減少,食欲降低。
厭世的言語:指“活著好累、好痛苦啊”“活著沒有意義”“我死了,所有問題就都解決了”“什么都改變不了,沒有希望”……會與人討論自殺地點、方式等相關問題。
突然變化的行為:指立遺囑,安排財產、家人相關事宜。清理自己所有的東西,將自己的貴重物品送人,寫告別信。生活習慣發生改變或者表現出和平時不一樣的行為,比如購買一些與自殺有關的藥物或工具,飲酒量或吸煙量突然增加,搜索、關注與死亡有關的藝術作品或媒體報道。做出極端和不計后果的沖動行為,如獨自去爬山、飆車等。
這些預警信號,其實也是求救信號!
在發現身邊有自殺傾向的人后,我們應該怎么幫助他們呢?
1.給予積極的情感支持。請認真對待TA說的每一句話。保持目光接觸,用身體語言來表示你正在關注TA所說的一切。在TA向你表達出自殺意圖后,要仔細傾聽認可TA的感受而不是進行評判。
2、做好陪伴。自殺風險高的人,需要有人24小時貼身陪伴。請不要讓TA獨處,并盡量控制TA獲得可能用于自殺的工具或途徑。
2.尋求專業幫助。鼓勵TA向醫生、精神衛生保健人員等專業人員尋求幫助,主動陪TA赴約。
如果能夠及時識別預警信號,并給予TA們適當的關懷和幫助,就有機會挽回一個鮮活的生命。
來源:央視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