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深圳一名醫學院學生突然在課堂上暈倒,發現該學生心臟驟停后,老師與同學第一時間對她進行心肺復蘇按壓搶救,并且進行了人工呼吸搶救,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在教室里上演。
8月28日,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開學首日。15點04分,一名醫學院學生突然暈倒在課桌上,周圍同學發現異常,正在講課的彭老師停止講課,并招呼正在旁聽的楊老師共同處理。
15點05分,該同學已無法支撐身體,滑倒在地上。“是不是肚子痛?”
“會不會低血糖了?”
“最近有沒有身體不舒服?”
……
老師同學們緊張地詢問,該同學開始還能含含糊糊地說話,一會兒就沒有回應了。
情況緊急,“打120!”
15點07分,大家已經感受不到暈倒學生的呼吸。考慮為心臟驟停,老師趕忙準備心肺復蘇,同時讓學生取AED(自動體外除顫器)。
15點08分,楊老師、彭老師與同學們合力為該學生開展心肺復蘇,并且進行了人工呼吸搶救。
15點10分,同學取來AED對該學生進行監測,并根據提示進行了1次除顫,后又持續進行心肺復蘇。
15點13分,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急救人員到達教室,馬上進行現場緊急救治。
經心肺復蘇和除顫,該同學已恢復了呼吸心跳,隨后被送到中山七院繼續救治。
經過醫治,該同學的病情逐步趨于平穩,慢慢恢復了意識。
中山七院急診科副主任李玉杰介紹,“心臟驟停發生之后,早期急救對于后續恢復,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當時現場的救治是最為有效的”。
目前該同學恢復良好,已轉到普通病房。
該同學的母親對現場救治人員表達了感謝,“孩子從小到大都沒有出現過這種狀況,在這種偶然的情況下,能夠及時且專業地把孩子搶救過來,真的很感謝他們”。
進行心肺復蘇和利用AED等急救,抓住“黃金4分鐘”非常關鍵。
資料顯示,心臟驟停超過4分鐘,腦組織會發生永久性損害,超過10分鐘就會腦死亡。
如果有人突然出現意識喪失、呼吸暫停、脈搏消失、昏迷不醒等情況,應該立即輕拍患者判斷意識是否喪失,判斷有無呼吸,通過頸動脈的搏動判斷心跳是否停止。
一組圖教你正確使用AED
來源:央視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